从教师到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 ——公益阅读组织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实践社群运营篇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量:38

在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中,“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需要为孩子提供“选书”、“阅读”、“回应”三项核心支持。1在上一篇的教师培训篇中,公益阅读组织分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和具体内容。然而,大家深知学习并掌握儿童阅读相关知识与方法是一回事,将“选书”、“阅读”和“回应”真正融入教师的日常课堂实践,使其成为连贯、常态化的教学行为,则是另一回事,而且后者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

1762768596837047.png 

----------------------------------------------------------------------------

1 出自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在我们策划的公益阅读组织首场集体对话中,大家首先选择围绕“如何陪伴支持教师保持长期热情与投入”这一话题展开交流,显示了组织对项目可持续性影响的思考,也共识了一个核心认知:教师在班级中推动阅读、优化教学实践,绝非一蹴而就的单次事件,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不断迭代的长期过程。而如何在教师真实的教学与工作场景中,为其提供常态化的助力,成为公益阅读组织人员的核心工作。

陪伴教师的策略与行动

 围绕这一话题,我们看到大家反馈的策略与行动既有共性的内容,也因组织在使命、定位及所拥有的资源存在差异,导致一些不同的工作侧重点。这体现出:尽管我们这些阅读公益组织均以校园阅读项目为核心、以教师群体为服务对象,但在具体服务模式上,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点。

在赋能教师的各项工作中,有一项原则被所有组织一致强调:需要将教师视作真实和完整的个体,看到其在生活、家庭及职业发展层面的多元需求。这也正是与教师建立信任的基础。因此,线下见面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无论是一对一的交流,还是组织高质量的集体活动,都在信任构建中发挥着作用。另一个维系教师参与度的有效途径,大家纷纷提到要考虑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个人价值实现建立紧密联系。此外,运营和维护教师社群,无论大小规模,也是组织共识的工作行动之一。

在第二篇分享文章中,我们梳理并记录了三家组织在教师社群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与观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组织所服务的教师群体存在差异,其运营的社群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教师实践社群的运营

教师社群运营的策略正是埃特纳·温格(Etienne Wenger)和珍·拉夫(Jean Lave)所提出的“实践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CoP)理念的体现。实践社群是由一群对某一领域具有共同关注或热情的人组成,他们通过分享信息与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而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上的认同。2

----------------------------------------------------------------------------

2 出自埃特纳·温格《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

 

知识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一位经验丰富的阅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并提升其阅读能力,其中涉及大量难以标准化的“隐性知识”。这些依赖于具体情境的微妙判断与专业技能,无法仅凭标准化手册或聆听讲座来完全掌握,而需要通过相互观察、非正式互动与共同反思,才能实现有效传递。这是实践社群理论的核心机制——它强调知识蕴含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行动中。因此,我们也就看到在分享中,组织所强调的要设计能够点燃社群讨论的活动和话题,并把群内高质量的讨论沉淀为有形成果,加以推广。此外,组织都提到,社群所带来的归属感、探索精神、成员之间的联结与信任,以及对职业信心的提升,也正是社群无形却至关重要的价值所在。

或许教师社群不能视为培训活动的延伸,其具有重大的战略性工作价值。实践证明,一个有结构化设计且资源得到保障的教师社群,发挥着双重作用:它既是持续学习的平台,也是真实教学情境下知识创新的加速器。在此机制下,教师的专业能力依托持续的互动与反思实现渐进式提升,超越了单次活动的局限,最终实现了知识的规模化扩散。

我们也逐渐明确阅读公益组织的角色定位与价值所在:它不仅是内容的提供者,更是社群的促成者和结构设计者,其工作本身就承载着“平等”、“相互参与”和“可持续”的公益核心精神。然而,各组织在分享中也意识到,若要深度投入、陪伴社群成长,并借助多元形式“推动教师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生产者,激发其阅读推广的内生动力”,这对执行人员的个人特质与工作能量都提出了相当的要求。

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战略性聚焦,不需要追求大而全。“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在儿童阅读推广领域,各组织的定位与目标呈现多元格局:有的致力于普及阅读理念,广泛覆盖大规模群体;有的采取灵活方式,为单校或教师个体提供深度陪伴;还有的则长期深耕某一区域,持续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清晰地看到自身的影响范围和投入边界,也正是组织之间形成协同合作、开展联合行动的重要前提。

如您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星星君(微信:Mstars-1),分享您的想法和反馈!我们期待未来能推动更多跨机构、跨领域的深度对话,以完善教师社群的运营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