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教师阅读培训,“短”比“长”更有效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量:11


广州微笑的何静围绕推动教师成长为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分享了机构从大型讲座阶段性工作坊再到654教师陪伴计划的迭代实践。她强调教师成长需回应真实需求,通过短平快的参与式学习和--三层体系,构建以儿童为本的支持机制,并指出尊重与回应”“长期陪伴是激发教师动力的关键。

 

“阅读推广的核心,是让教师在被理解与支持中,先成为热爱阅读的人,再成为懂儿童的阅读引导者。

——广州微笑何静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微笑的何静。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广州微笑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如何通过有效机制开展儿童阅读知识的传授与对话,以及如何支持教师成为有能力的阅读者。在这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广州微笑的背景。

广州市微笑公益服务中心自2014年起开展儿童阅读推广工作,2020年正式注册为民非机构。我们始终扎根广州市城中村社区,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流动人口社区及学校提供阅读支持,从最初的社区小规模阅读活动,逐步拓展为涵盖公益图书馆、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等多个项目的公益服务体系,累计服务数以万计的儿童及其家庭。我们的愿景是助力儿童成为终身阅读者,使命是培育关爱儿童的城市阅读生态,通过区域联动的立体阅读推广模式,调动亲子家庭、学校教师和社区志愿推广社群的力量,共同推动阅读环境的改善。

1757647273963761.png 

 

一、书香校园项目群与阅读循环圈理论

广州微笑的书香校园项目是一个项目群,主要为城中村及农村缺乏教育资源的学校和幼儿园提供系统性服务,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推动校园阅读文化形成,助力儿童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该项目群包含四个项目:班级图书角、因爱朗读、654教师陪伴计划和微笑讲师班。

 

1757647287903101.png 

 

我们的工作依据是阅读循环圈理论。通常,阅读循环圈聚焦于儿童,让所有相关方服务儿童,但在实际服务中,教师也是循环圈的核心——他们同样需要资源、环境创设、可持续的支持、人的陪伴以及学习阅读的时间,而这些恰恰是教师普遍缺乏的。因此,我们的项目群从这四个方面为教师创设可能:班级图书角提供资源支持;微笑讲师班培养社区讲师入校开展阅读课,营造积极阅读环境;因爱朗读是专项申请项目;今天重点分享的是654教师陪伴计划。

二、教师支持计划的迭代之路

广州微笑的教师支持计划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迭代,每一步都源于对教师需求的深入洞察。

(一)第一阶段:邀请专家开展大型讲座

当时我们缺乏自己的教培团队,专业能力有限,主要依赖外部专家,讲座时长多为半天或一天。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借助校方行政命令,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广;但弊端明显:教师多为被动参与,热度消散快,持续时间短,难以跟进,且邀请专家的资金成本高,对小机构而言难以长期维系。

(二)第二阶段:转为阶段性开展工作坊

但在与学校沟通中发现,教师很难抽出整块时间——周中工作繁忙,周末需要休息,一学期能开展一次工作坊已属不易。工作坊的优点是教师有整块时间学习,参与感和氛围好,短期学习目标实现度高;但弊端是时间难协调、学习间隔长且不连贯,与教师的沟通和情感连接不足,缺乏有效的跟进机制。

(三)第三阶段:654教师陪伴计划

这一计划的优点是对教师时间友好,参与度和参与感高,教师学习压力小,效果好,情感连接紧密,我们也能及时跟进教师状态,敏捷调整培训内容以回应需求;当然,它对入校培训老师的要求也更高,除专业能力外,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观察和应变能力。

 

1757647300329196.png 

三、654教师陪伴计划的核心内容

(一)需求洞察与培训目标

设计654教师陪伴计划前,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教师面临四大需求:

1. 缺乏系统性的儿童阅读理论认知;

2. 缺少开展儿童阅读活动的技能和方法;

3. 日常时间紧张,没有1小时以上的整块学习时间;

4. 工作压力大,难以找到学习儿童阅读与自身的关联,缺乏学习和实践动力。

针对这些需求,我们设定了五个培训目标:

1. 系统性提升教师对儿童阅读的认知;

2. 提升教师阅读童书的兴趣和热情;

3. 联结情感,建立信任关系;

4. 建构尊重、平等、儿童为本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5. 提升开展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能力。

(二)形式与内容设计

计划采用短平快 的形式:利用教师在校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60分钟(一节课的时长);以参与式学习为主,每次聚焦一个知识点,先花10分钟授课,其余时间用于小组体验、讨论和交流;同时注重大量阅读积累------培训老师每次会携带大量童书,通过展示、共读、小组体验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阅读视野、积累阅读量。

 

1757647311913378.png 

 

核心是 知、懂、用 三层教学培训体系,这也是654名称的由来:

1757647344354897.png 

 

1. 第一层6个课时):

聚焦知阅读、知童书,通过6个知识点进行基础认知和广泛阅读积累,激发教师阅读兴趣。具体包括儿童阅读观、基本阅读策略、绘本的语言之力、图画的叙事艺术、童书的丰富艺术性、由绘本开始的儿童阅读进阶等内容。

 

1757647357873823.png 

 

2. 第二层5个课时):

通过5个主题开展主题式阅读和童书解读,重点提升文本深度解读能力,挖掘童书的丰富内涵与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懂童书、懂儿童,建构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师的平等尊重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主题包括童书发展史、无字书奇幻之旅、教育观主题、儿童观主题、大师主题等。

1757647357873823.png 

 

3. 第三层4个课时):

探讨如何将童书融入日常教学,学习阅读指导方法与教学应用,设计阅读课和班级阅读活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用好童书,助力教学更有效顺畅。具体内容包括如何聊书与提问、如何开展班级阅读活动、游戏与阅读结合、如何设计一节班级阅读课等。

1757647363541346.png 

 

(三)实施要点

在陪伴教师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三个关键要点:

1. 及时调整:虽然框架相对固定,但会根据教师的实时需求随时增减课程内容,确保培训紧贴实际。

2. 后续跟进:定期进行学期回访和跟进,根据校方反馈调整支持计划与节奏。

3. 教学态度:入校培训老师需秉持尊重、平等、以儿童为本的价值观,倾听教师的内在意图,及时回应需求,关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成长,及时欣赏和肯定教师的正向行动,以此启动其内在驱动力。

1757647370128735.png 

 

四、后续服务机制

为了持续支持教师成长,我们设计了多维度的后续服务机制:

年级阅读课程包:为每个年级提供3+1主题活动支持,包含电子文档课案和PPT课件,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见面交流会收集反馈,不断迭代优化。

社群陪伴:建立轻量化教师阅读社群,不设置过多压力和任务,由微笑志愿者先承担领读人轮值,逐步过渡到邀请有兴趣的教师参与,每学期开展一次线上共读会。

主题活动支持:应学校需求提供寒暑假校园阅读计划、阅读月活动方案等,同时开展家长成长计划,培训家长进校担任志愿者,协同做好家庭阅读。

1757647430805898.png 

 

五、核心价值观与激励方式

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核心原则:一是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师,平等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发展规律;二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为第一原则,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方式都不建议采用。

同时,参与式学习形式贯穿所有学习活动,让教师体验这种形式也传递参与式理念和价值观。

1757647444232852.png 

 

为了激发教师的学习内在动机,我们会分享真实案例——比如有个老师从被排斥的阅读老师成长为出版十几本书的特级教师,广州市黄埔区某小学语文老师因坚持阅读教育、发动同事开展读书会而成长为小学校长。这些案例让教师看到,坚持阅读教育不仅能助力学生成长,也能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伙伴交流与讨论

纯山教育基金会何怡:

谢谢何静老师的分享,感受很多。项目操作中通过与老师保持沟通看到需求并回应,保持很大灵活性,这点印象深刻。654陪伴计划很有新意,把知懂用三个层次的课时用形象方式融入名称,主打短平快,听起来很想尝试。随之有个问题请教:老师们多长时间走完这三个阶梯,走完后达到什么程度,对儿童阅读的看法或实践程度如何,希望多分享这些方面内容。

 

广州微笑何静:

谢谢何怡老师的提问。15课时约1学期完成,观察到的变化很明显:前3课时,教师对童书的兴趣显著提升,会主动借书;7-8课时,能从童书中读出深意,如感叹这本童书真不简单,能看到深意和哲理,与自身成长相关,在理解童书和儿童上有显著表现;结课后,积极的教师已能独立设计班级阅读课,将家庭陪伴经验迁移到教学中。

 

六和公益王道:

15节课上的时候,一所学校里参加课程的老师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如果有变化,怎样保证第二、三阶段没上过第一阶段课的老师有好的学习效果?

 

广州微笑何静:

老师是相对固定的,我们会选一个大部分在校老师能参与的时间段。但若有临时缺席,因知识点独立,补听单节也能有收获;学期末会根据校方需求,为漏课教师组织补充学习,确保核心内容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