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石头汤校园悦读联盟项目
发布时间:2022-08-29
浏览量:183 下载量:1072

资讯来源:《中国儿童阅读领域公益组织发展研究报告》

 

案例导读

阅读完本次行业扫描的总报告以后,相信大家可能会有很多疑问或阅读有困难的地方,欢迎随时与报告的撰写方积极交流和沟通。除此以外,我们考虑到还可以用一些具体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分析框架中节点问题的回应和价值链的视角具体是什么样的。

首先,由于不是对单个公益组织的评估,所以每家公益组织的案例只能是摘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或亮点进行分析。如果把项目设计与执行比作建造一个房子,那么这里呈现的每个案例就像一块块建造房子可用的砖,但是最终建成什么样的房子,还需要每个房子的主人进行其他的设计。所以往往并不一定照搬照做就能适用于自己的项目,而是需要理解背后的原理与思路设计。以成立联盟或协会为例,这些从形式上看起来很容易做出来,但其内在的活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次,案例中的一些做法,有些公益组织能够在所有项目点做到,有些只是在一些项目点进行尝试。在本次研究中,受制于各种因素,我们并未进行实地核证或统计做到的比例。但这与案例想要起到的示范作用并不冲突,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也建议大家更多地关注做法背后的价值空间、是否能够解决相应的节点问题、如何剖析与梳理自己的项目或如何学习与借鉴,而不是基于对于某一机构的口碑或评价来简单的判定其内在的价值。

最后,对于案例的选取,除了选取研究方认为有价值的做法以外,也尽可能地考虑到其代表性。如果有多家公益组织做法类似,那么仅选取一家进行剖析,不再重复,因此目前案例的数量并不能够代表什么。以下案例以一线执行公益组织为主,另外也专门选取了一家行业内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社会企业,从他们的视角向大家展示阅读领域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未来的价值潜力。总之,希望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批判性地思考、建构性地交流。如果能够引发大家対于行业现状的思考或对于自身项目的反思,将是我们最期待的事情。

 

案例3陈一心家族基金会——石头汤校园悦读联盟项目

【案例概要】

“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是在陈一心家族慈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由合肥市包河区、长丰县的8所学校共同发起成立。联盟成立后,通过建立发起校帮助拉手校的方式逐步将区域内的其他学校带动进来。直至2020年,合肥市包河区有41所小学加入联盟,联盟内部通过分享经验、互助交流等方式共同推动区域内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及学校图书馆的发展。

对于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的成立与发展,基金会所采用的方式是陪伴式资助模式,对于该项目的探索与实践,基金会一直秉承将落地执行的校长们放在责任主体的位置,支持其作为联盟的主导者来推动联盟的运作与发展,通过联盟的形式将阅读推广实质性地落地到参与进来的各个学校。在联盟发展的过程中,基金会则发挥专业资源支持者与陪伴者的角色,支持和陪伴其探索与生长。

从联盟的整个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到,基金会陪伴式资助项目模式的特点,首先是找到认同基金会所提倡的自由自主阅读理念,且具有强烈意愿和行动力的校长,以校长作为主导力量,和他们进行共建,支持其探索实践。然后,在校长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对方提出的需求点,给予针对性的资源支持。并逐步引导其进入提出问题、思考探讨解决方案、并进行落地实践的轨道。最终目标是让联盟真正实现独立自主运作,且持续发挥价值。

 

1.自下而上找到合适的校长

基金会自2003年成立之初就开始进行图书资源的捐赠。之后通过项目调研发现仅仅是图书或是图书馆相关硬件资源的递送无法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基金会在2009年第二届基金会国际阅读论坛上发布了《通过图书馆来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的示范项目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关于校园自由自主阅读的理论框架。论坛上合肥屯溪路小学的校长対所提出的自由自主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理念表现出强烈的认同,并且向基金会提出在自己学校进行探索的想法。之后,基金会决定以合肥为试点,支持校长们探索建设校园自由自主阅读的文化。当地6所学校共同启动,基于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落地探索校园阅读环境典范项目,在学校探索打造自由自主的阅读环境。

从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基金会対校长的选择看似有些随机,但其中也蕴含着基金会的判断依据该校长本身具有强烈的认同和探索意愿,同时具有很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这是能够激发其去自下而上进行探索的首要前提。

 

2.需求主导下成立联盟

前期的探索中,基金会通过组织在儿童阅读推广与学校图书馆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顾问针对性地指导和陪伴学校具体的落地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各个学校在图书的质量和丰富性、校园阅读的氛围、阅读活动等方面以不同的效果呈现出来。一路的探索让校长们看到了学校内发生的实质性变化,但同时也意识到仅仅做到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阅读环境和氛围的塑造还需要扩展到整个区域内,只有当大家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才能推动整体的改变。这个时候,基金会则鼓励校长们可以通过建立联盟的方式,将其他学校也带入进来,大家形成一个团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联盟作为一种自组织形式,本身不具有特定的作用和属性。而是基于一个特定群体共同的目标通过建立联盟来落地实现。能够看到,石头汤校园悦读联盟的发起是基于校长们对扩大项目影响力的目标的认可,希望推动区域整体阅读氛围的前提下而建立的。

 

3.联盟的自主化运作

可以预见的是,虽然校长们在基金会的鼓励和支持下成立了联盟。但也因为缺乏运作自组织相关的经验,校长们不知该从何做起。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基金会则起到了专业和引领性的支持作用。首先,帮助联盟制定管理运作机制、设计议题等,带动校长们逐步进入状态,熟悉自组织运作的方式方法。然后,通过建立发起校(前面行动的8所学校)带动支持拉手校的联盟运作模式让发起校有具体的行动方向,且能够将经验逐步传递到新加入进来的学校。

因为有具体的行动,基金会从起初帮助联盟设计议题,开始逐渐转向引导校长们就具体落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议题式讨论。而对于讨论出的结果如果是需要专业资源的支持,基金会则会发挥其所长,尽可能为其提供支持。以图书馆老师培训为例,校长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发挥学校图书馆推动阅读和学科教育的中心地位希望基金会能够响应的提供培训课程和技术指导。而基金会很快回应了校长们提出的发展需求蛆织了“图书馆老师培训”。

我们能够看出,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让校长们意识到基金会是真的在关心联盟,通过绐予他们一些资源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使得他们的需求和表达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让校长们看到共同探讨的问题通过联盟可以得到解决,从而获得成就感。这样,他们的动力也会因此更加的被点燃更加愿意去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基金会对联盟逐渐实现资助运作的支持效果非常明显。一是让校长们逐渐学会和运用议题讨论、议事协商等机制来探讨问题二是基于学校探索过程中实际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让联盟内部的议题讨论不仅不浮于表面,且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通过不断的行动反思校长们的责任主体意识更加强烈,与起初各方面都需要基金会的指导相比,当前校长们更加聚焦联盟成员自身如何通过议题探讨和共建的方式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其中的质变点那就是从起初由基金会主导,逐渐转移到校长们主导,实现了责任主体的归位让联盟真正地自主化运作。

 

4.合肥学校图书馆老师协会——让联盟实现管理与运作并行

联盟逐渐走向自主运作的一个关键支持力量则是合肥学校图书馆老师协会的成立。该协会启发于香港学校图书馆主任协会。建立协会可以让参与培训后、回到学校去实践的老师建立一个共同体,可以一边行动一边进行朋辈之间的交流,相互总结分享经验,推动图书馆更好的发展。所以在校长圆桌会议的倡导下成立了合肥学校图书馆老师协会。

之后随着参加培训、进入协会的人数越来越多,协会也在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开发图书馆课,指导支持各个学校开展阅读活动逐步将图书馆课纳入到课表当中培养导师,支持更多老师参与培训和学习;以及开展阅读相关的课题研究等等。

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联盟下是两支队伍,一个队伍是管理决策队伍,称为校长圆桌会议,另一支是技术和执行队伍,则是合肥学校图书馆老师协会,协会的建立,让联盟的功能与职责更加明晰。校长圆桌会议更多地负责战略规划主要从整个区域的发展维度去思考、梳理各个阶段该如何创新的方式而合肥学校图书馆老师协会则作为本地专家去研发和执行推动区域化发展和学校阅读深入发展的技术骨干

 

5.资源的获取从单一到多元

近十年的探索,联盟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组织治理结构,校长圆桌会议与合肥图书馆老师协会相互协作,在各自的维度上发挥作用。对于资源的需求也不再是盲目的,而是依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而寻求专业资源的支持。

联盟从发起成立到逐渐发展成熟对资源的需求也逐渐从未知、模糊走向清晰化。起初联盟的成立更多的是依赖基金会所提供的资源,例如专业的图书馆老师培训课程、资金资源、管理指导、专业导师资源等等。目前,联盟已经逐渐向多元化资源拓展方向发展。不再依靠基金会,而是去调动教育局、社会公共资源等。

以图书资源为例,目前当地的教育局在学校申请图书资源方面会给予尽可能多的资源倾斜,同时对教育系统内部的采购进行了改革优化,学校拥有更多图书釆购的话语权,且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让更多学校老师和学生代表参与到选书过程中反映他们真实的阅读兴趣和需求。

 

【小结】

石头汤校园悦读联盟的发展过程让我们看到,基于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区域推广的项目模式,是作为责任主体的一线执行学校被逐渐吸引然后带动进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需求方的责任主体意识逐渐被激活的过

程。其中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欲望的需求方先进行摸索,当他们被深度带动进来成为主体后,一部分观望的人在看到实际的效果后,也会愿意加入进来。当这一部分人被深度卷入,成为主体后,再将一部分一直不愿主动参与的需求方拉进来,通过内部已经形成的氛围对其产生影响。当然,我们不能确保每个需求方都被激发参与进来,而是能看到一步步被带动进来影响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已经被激发行动起来的这一群人在持续不断的发挥其创造力通过共同体的力量持续向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