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彩霞:科学阅读助力科学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2
浏览量:375

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科学阅读是中小学生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科的“全学科阅读”现状如何?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全学科阅读方面有哪些好的策略呢?本文作浅显的分析,与同行们共同商榷学习。

目前,部分学校科学阅读的开展,一般是在课堂最后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读一读;或是在科学社团中拿出部分时间,给学生提供学校购置的图书,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并进行讨论记录。总之,没有开设专门的科学阅读课。

部分科学教师带学生去图书馆,让学生在图书馆自己借阅与科学有关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相关科学知识,快下课时集体交流分享阅读知识。但是,由于孩子们读的书不一样,所以孩子们的交流有限,教师一般对阅读的指导也不多,评价也不及时、不全面。

大多数学校对语文必读书目基本都能做到全员阅读,科学阅读则差强人意。实际上,有些学校开展过“读书开放日”的活动,学生每周去阅览室读书,绘本和科普书是最受欢迎的。然而,也有推广阅读的专家说,科普类书籍不属于经典阅读,不建议作为阅读书目推荐。于是可想而知,仅仅只靠科学老师的力量去推广科学阅读,开展得不系统、零零散散,效果也很一般。

实际上,全科阅读书目的推荐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怎么读,不同的读法收获大不相同。一本科普书里面有问题、有猜测、有探究、有分析……也有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好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提升,这是全科阅读的根本。

那么,基于推行“全学科阅读”的科学阅读的现状,有哪些比较可行的策略呢?通过老师们的集思广益,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全科”备课,做好铺垫

科学阅读.jpg

 针对某一册或某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及时把握教情学情,明确要在课堂的拓展部分给学生推荐什么相关的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

【案例】如讲人体单元时向学生推荐《奇妙的人体》、学习植物单元时推荐《植物百科》《怎样观察一棵树》、学习动物知识时推荐《昆虫记》等。具体对应一节课的推荐:磁铁―― 《吸铁石爱德华》、消化―― 《肚子里的火车站》、弹力―― 《有趣的物理》等,一般采用PPT 加音频的方式。不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愿意听故事,也可以给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期刊,像《我们爱科学》《博物》等。鼓励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定期进行阅读交流等。

“全体”阅读,共同进步

促进全体阅读,可以从图书馆借阅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科普书籍,确保人手一本。一般一个单元学完后,专门拿出一节课来上科学阅读课,或者在所有课程上完后,抑或学校正开展什么活动班级学生不全在场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阅读课,都是很好的方式。

【案例】如借阅《我是实验王》《我的第一本科普漫画书》《可怕的科学》《海底两万里》等。给学生推荐杂志《我们爱科学(小学版)》,里面的知识点很多都是小学科学课本里的。这种做法比较简单,很多孩子看到喜欢的书就会记下书名,回家让家长购买,也算是推广阅读了;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放在实验室图书角,每学期更换一次图书,课间不愿意出去玩的孩子可以看会儿书,孩子们有事做就不追跑打闹了,课前来得早的孩子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看,然后再根据课时适当安排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书看。阅读不光是读纸质书,看视频、听音频也是一种阅读,选取适当的内容让学生看和听,效果也很不错。

“全面”评价,关注个体

真正爱好阅读的学生一定收获良多,教师可以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课本内容从图书馆借相关内容的书籍,并且每月的阅读课可以根据学生之前上课时的综合表现来选取书籍(这个月表现好的学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把阅读也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部分)。上课即时进行短时阅读,这样下课后学生就会交流上课时看的书。根据上课时的阅读和交流,学生下课后填写借阅表进行课下借阅等,这些方式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促进全体阅读,并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兴趣。

【案例】如推荐《科学启蒙》后,有的学生买来阅读,读得很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讲得头头是道。如学习《杠杆》一课时,有学生说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等很多专业知识,教师问:你真是个博学多才的孩子,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读了什么书?学生答:《万物运转的秘密》。正巧我也在读那本书,表扬了这个学生,当天就给学生和家长推荐了这本书。多年前有个学生喜欢医学,在学《我们的身体》和《我从哪里来》部分内容时,他拿的是家里父母的医学书籍,给大家介绍骨骼、生殖系统等。有的学生对遗传学感兴趣,我给他们“开小灶”,简单讲了遗传规律……

 “全力”开展,持续发展

 科学阅读需要带着问题阅读,引导学生思考、记录、梳理。阅读可以让学生爱上科学,很多爱科学的学生之所以优秀,背后离不开大量阅读科普书。全科阅读可以是从各学科不同角度领孩子们分时间共读一本书,例如从不属于科学的读物中,寻找科学阅读的角度,让共读一本书活动能够持续发展。

【案例】如有的学校组织“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恰好五年级学生的共读书目是《三国演义》,科学课上就进行了投石器的制作与改进的学习,和教材中《杠杆》一课相结合,开展了科技节的比赛。这样的拓展效果很好,既能了解科学原理,还能知道历史应用,最难能可贵的是落实到“造物”上,促进了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化学习素材。再比如某一年社团学习水晶滴胶制作,学生们把义卖的钱买了一套《科学启蒙》放到实验室,学生出示平时课堂表现积累的积分即可借回家阅读一周或两周,这时候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特别高。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四大名著中的科学》这本书,思考全科阅读的全力开展和持续发展的契合点。现在很多科普书很有意思,但也要注意有的“科普”书,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却“不科学”。如《昆虫记》里记录的某些动物,按照分类学的标准不应该算昆虫,某些科幻类(小说、电影 ) 也有不科学的情节,要引导学生加以甄别。

 总之,积极推进科学阅读,助力科学教育的发展,由此引导学生爱生活、会生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于生、于师、于校、于社会,都有益处。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北校区教师

(本文刊于《阅读与成才》杂志2022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