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都在读些什么书?
发布时间:2024-08-15
浏览量:46



说到幸福感,我们总能想到北欧。北欧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成为了全球幸福感研究的典范。


因为高福利的社会,许多人认为北欧人的幸福就是躺平和享受。但其实,任何真正幸福的人,都是勇于争取、敢于创造,是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今天,小浪花从茫茫书海中找出了一些引进自北欧的书籍。一起从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看的书里,寻找幸福的密码吧!




关于女孩


📙
《女孩之书》


前段时间看到大家在讨论挪威的一块广告牌。


广告上的两位女性穿着舒适的、没有凸显性别特征的衣服,摆出随意的姿势。大家纷纷评价“看着就让人舒服”,一瞬间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主体性”。

在性别平等这个话题上,北欧一直走在前列。浪花也引进了一本来自挪威的《女孩之书》,不到一年时间里,收到了许多读者的称赞,尤其是女性群体。

作为一本给青春期女孩的成长指南,它没有长辈般居高临下的说教,完完全全与女孩站在了一起。两位女性医生作者就像大姐姐一样,真诚、专业地为女孩们解答那些重要的、而成人却常常避而不谈的“敏感”话题。


如何挑选合适的内衣?生理期用品怎样正确使用?避孕措施有哪些?什么叫“性同意”和“性侵犯”…… 从身体到心理、从性行为到亲密关系,女孩们应该在接触到网络上的“有毒信息”之前,用科学的方式得到这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对于青春期女孩饱受困扰的发胖、胸部、汗毛、分泌物、月经等等问题,书中也温柔的说到“这些都是我们成长中自然、健康且正常的现象。”帮忙女孩破除对身体的羞耻,缓解尴尬与窘迫,了解自己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解答成长的困惑。


📙
《当我像鸟飞向我的梦》


在上世纪20年代的瑞典,女性无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常被困于家庭,得不到进一步的自我发展。《当我像鸟飞向我的梦》是根据瑞典艺术家贝尔塔·汉森真实的童年经历改编的一个女孩追梦的成长史。

贝尔塔热衷绘画,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然而她出身贫苦的农家,当时的社会只给了她一条未来的路:长大嫁人,成为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

坚强的贝尔塔一直暗自与这样的枷锁作斗争,罹患肺结核的妈妈是她唯一的支持者。妈妈不断咳嗽、彻夜无眠,但总是满含爱意地凝视沉迷绘画的贝尔塔……


妈妈的离世让贝尔塔失去了仅有的支持。绝望之际,贝尔塔最终鼓起勇气,向父亲说“不”,为自己争取到去远方读书的机会,飞向渴望已久的艺术梦想。

整本书也被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着,与艺术家的故事完美契合。水彩、水粉、拼贴等多种创作手法,打造出明丽的画面,暗示着希望与蓬勃的动力。


全世界女性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与对自身权益的坚定捍卫,构成了一场壮丽又漫长的征途。像贝尔塔一样的女性,激励着读者们勇于去追随自己心中的“鸟儿”,飞往她们想去的地方。


相关推荐

《夏日潜水》



如果你喜欢上面这般色彩丰富、基调明亮、充满感情的画面的画风,不要错过这本同样由瑞典画家萨拉·隆德贝里创作的《夏日潜水》。


一本以童真视角关注“抑郁症”话题的暖心绘本,带领孩子以平和之心接纳悲伤,学习与之共处。





奇思妙想的童心


📙
《小精灵之书》


看过《哈利波特》的朋友一定对地精不陌生吧?“地精”是一种在北欧神话中居住在地下的奇妙生物,被视为代表大地的精灵。现在,欧美的家家户户都喜欢把地精造型的装饰品装点在院子里。

你会想象,这些小精灵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过着怎样的生活吗?


这本小精灵生活全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古灵精怪的世界。原来,大部分精灵们不住在深山也不住在森林,而是悄悄居住在人类的房子里,靠着搜集人类各种废弃的小物件生活。

他们在茶杯里洗澡,吸管就是淋浴喷头;把剩饭渣晾干就是沙拉;让苍蝇来摇婴儿的摇篮,而摇篮是用半个核桃核儿做成的。为了不被发现,他们还要巧妙地伪装自己,把自己假扮成老鼠或小鸟出远门…… 每一页,都展示了精灵们天真奇趣的小世界。


在精灵的世界里,再微小的东西也可以是大宝藏。就像孩子眼中那样,总能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在小细节中感受幸福。

看完这本书,可能会想,我家的角落是不是也住着一群小精灵呢?如果你看见移动的饮料盒,那可能就是小精灵在赶路呢!


📙
《幼儿园的外星朋友》


你是一个慢热的人吗?进入新环境,我们难免会焦虑(尤其是i人朋友)。

《幼儿园的外星朋友》是一则来自瑞典的慢热小孩的社交故事,送给每一个在社交中暂时还找不到位置的孩子。

吉诺是一个善良内敛的小男孩。刚上幼儿园时,他总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合群。大家都有小伙伴,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只能躲起来看书。


奇妙的是,一匹来自宇宙的太空马和吉诺相遇了。在双方眼里,他们彼此都是异乡人。但他们友好地接纳了对方,在探索地球的冒险中成为了好朋友!

初来地球的太空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认为电灯是亮闪闪的星星,煮饭的锅是热气腾腾的陨石坑。季诺带着太空马在喷泉里游泳,还一起去理发店做了炫酷的新发型……


作者把科幻元素融入到一个社交故事当中,用鲜艳的色块和丰富的层次勾勒出一个幻想中的太空世界,还有比“彩虹小马”更梦幻的太空马,充满了大胆趣味的想象。

最后,吉诺也因此意识到暂时没朋友并不意味着他不被大家喜欢,从而真正接纳了自己,跨出了社交第一步。

这本书告诉每一位慢热的孩子或大人:别害怕孤单,只要表达善意,总会有好朋友来到你身边。




生活哲学


📙
《奔跑吧,玫瑰!》


这本芬兰绘本作家的作品,蜡笔画风有着北欧的清新,初看略显稚气与笨拙,却透露出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感和力量感。

故事里的玫瑰是一只赛狗,她的世界很小,只有笼子和赛道。只要她一场场地奔跑,按部就班地生活,就可以不愁生计、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生。但玫瑰的梦想很大,有森林、草原、野兔和自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玫瑰渴望找到生活真正的意义。


有一天,玫瑰再次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但她却没有减速。玫瑰逃离了,它跑过荒地,跑过城市,跑过港口…… 玫瑰终于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故事的最后,风吹动青草,玫瑰对新朋友说:“我们再跑一次吧?”


奔跑,在故事的前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就像前后环衬中画面的对比:玫瑰脱下赛犬的标志,选择为自由、朋友和平淡的生活奔跑,在失去了荣誉、喝彩、众人的关注后,她露出了骄傲的笑脸。

这个故事带着我们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在生活中,我们很难真正像玫瑰一样,抛开一切于脑后去追寻自由。但是,愿我们的每一次奔跑,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
《哲学家给孩子的二十封信》


我们的所有付出与努力似乎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幸福。拥有自己的“幸福观”,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应对身边世界发生的变化。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就像关于幸福的9场小讲座,解答和探讨了一些大人也说不好的灵魂问题:“长得好看能带给人幸福吗?”“金钱能带给人幸福吗?”


还有许多教我们增加日常生活中幸福感的小贴士。比如,去拥抱他人;每天记录下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悲伤时,更要昂首挺胸、面带微笑,欺骗一下我们的大脑……

这些简单可行的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感知幸福,习得幸福,让幸福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可以去实际获得或靠近的美妙感受。

《哲学家写给孩子的二十封信》则是作者与20个和小朋友的有趣对谈。每位小朋友都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涉及情绪、选择、友谊、学习、家庭、消费、生活变化等方方面面。


作者将古往今来哲学家的观点与孩子当下关注的事情结合,给小朋友们一一回信,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

读完这两本书,我找到了一句对于幸福最好的解释:“幸福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时不时出现在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善用哲学这一工具,让孩子拥有更健康更强大的内心,应对纷纷扰扰的世界。


相关推荐

“谈点小哲学”系列




荷兰人气哲学作家斯汀娜•彦森写给孩子“谈点小哲学”系列,共三册。


与孩子深入探讨友谊、自我、失去这三个绕不过的人生课题,帮助孩子更从容、理性地应对成长难题,指引孩子走上智慧而满足的生活之路。





最后


北欧以其独特的生活哲学,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心灵的富足与生活的和谐。

正如《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里面说的,很多人的乐天精神是与生俱来的,这样的人天然地更容易感到幸福与快乐。

但就算你生来不具备这种“幸福的天赋”,也可以在成长中慢慢习得“幸福的能力”。试着去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

(小编注:荷兰在地理意义上虽属于西欧,但其社会制度与文化与北欧国家高度相似,也有着极高的幸福指数,所以在本文中一并讨论了~)



作者:白桃
本文来自浪花朵朵,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