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的新书推荐来啦,小阅整理了这9本优秀新书,赶快点赞收藏!
本期推荐书目
3岁+
《路》
《闪闪》
《黑咕隆咚做游戏》
《一角天空》
6岁+
《小心,这些信息是假的!孩子的第一堂媒介素养课》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海猫的旅程》6-10集
教师用书/童书爱好者
《我的生活是一本图画书:岩村和朗随笔集》
《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全6册)
01
《路》
[日]三浦太郎 著
段博闻 译
科学普及出版社
图书关键词:生活故事 认知启蒙 哲学思辨
《连在一起》《小猩猩的爸爸》等作品是我们所熟知作者三浦太郎的作品,往往阅读的群体是低龄儿童。而他的这本新书对阅读年龄没有限制,不同的年龄群体阅读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全书以一条“线”串起整个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路:平坦的路、坑坑洼洼的路、上下坡路、遇到岔路口要做出选择;为了抵达目的地有时需要绕个远路;中途没路了,那就奋力一跳……
作者用一条线代表一段路,更是每个人的人生之路。
这本书是一本认知书,让小朋友们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路;这本书是一本哲理书,让我们开始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家庭等多线条关系,这条人生之路,我们该如何行走?
02
《闪闪》
愚一 著
王祖民 王莺 绘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图书关键词:童话故事 认知启蒙 哲学思辨
继《一寸光》《噔噔噔》之后,“光·音”三部曲中的《闪闪》,闪亮登场啦!
“漫天繁星里,最黯淡的那颗星,远远望去,像是一小粒灰尘,漂浮在无边的星光里......她不能闪闪发光,可别的星星却叫她——闪闪”。“闪闪,闪闪,不会闪闪发光的闪闪......”闪闪决心离开漫天繁星,去流浪......
一路上,她遇见了各种各样的光:月亮的光、大漠的光、红的光、绿的光、灯塔的光、美味的光、胖嘟嘟的光、不眠的光、离别的光......
在作者的笔下,“光”不再仅是我们通常所见所指的光:有光亮、有颜色,而是还呈现了“光”是有形状的、有情感意义的,对其进行了通感手法的描绘,有趣却深刻,富有思考性的哲理。
终于,闪闪不再流浪,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只因在一个寂静的黑夜里有一个声音“嘿,闪闪的光”,闪闪被看见了!她是闪闪发光的闪闪~
在闪闪的这一程,也带着每一个阅读《闪闪》的读者,一起去感受和发现自我。让此时正在“寻找”中的我们——每一个自我都存在于被需要的地方。每一个自我都又处可依,不再流浪!
有时候,我们可能也会是“闪闪”,在一个“耀眼”的群体里,令人觉得一无是处,不被看见、不被重视。或许你只是站错了位置,换一个环境或许也能够肆意闪闪发光!
03
《黑咕隆咚做游戏》
[日]秦好史郎 著
宋三三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图书关键词:生活故事 想象创意 动手操作
这位多产的宝藏作者秦好史郎,《夏日的一天》《遇见春天》《长大以后做什么》《两平米的世界》,还有《冬天里,去捉虫》《一起在路上探险》《一起在海边探险》在这套书中从小哥俩的视角带小朋友们感受自然!
《黑咕隆咚做游戏》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儿童克服怕黑的绘本,更多是一本儿童创意互动游戏绘本;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影子游戏,而是拓宽了日常影子玩法的边界。
故事是从小哥俩的日常生活视角出发,他们住在奶奶家的阁楼,晚上关灯后,弟弟因为黑暗而感到害怕。哥哥为了缓和弟弟怕黑的情绪,开始了一场有趣的“影子游戏”。哥哥利用各种简单的道具进行组合,却神奇般地将阁楼创造成了一座小小“电影院”。
你,也可以在家或者幼儿园里试试他们的多种创意影子游戏玩法!还可以将拍出来的光影照片做一个小型的展览哦!
拓展关于影子的绘本
《踩影子》
[日]武鹿悦子 著
[日]末崎茂树 绘
[日]宫越晓子 著
[韩]苏西·李 著
其他教育资料推荐
04
《一角天空》
[韩]李顺玉 著
纪泽 译
海豚出版社
图书关键词:认知启蒙 自然教育 哲学思辨
这本书是韩国绘本作家李顺玉“颜色三部曲”中的一本,作者创作的灵感常常来自我们那双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
在《一角天空》一书中,则以我们常见的“天空”为主体,巧妙地以一角天空为第一人称,呈现了天空的多种形态:时而是在楼宇间距中的一角,时而是在桥洞下的一角,时而是在反光镜里的一角,时而是透过建筑的缝隙、树枝的缝隙等的一角......
在作者充满创意的画笔下,也让我们惊觉回想日常生活中,都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天空?但这本绘本的高级之处,除了关于“天空”的想象,还在于画面中人物角色的设置,让自然与人发生了链接。
作者的叙述视角从一角天空切换为小男孩,终于,小男孩发现了蓝天。“哇,地上居然有天空耶!”随后,故事的主动叙事权归于小男孩,小男孩开始主动观察天空,和爸爸分享他看到的天空......
“爸爸,你知道吗?我今天才发现,天空不只在天上。”这是小男孩的话,是故事的结尾,也是我在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感叹,原来我好久没有好好观察周边的事物了!我想这也是“一角天空”想要对每个孩子或大人想说的话吧:天空不只在天上!
05
《小心,这些信息是假的!》
[加]爱丽丝·格拉韦尔 著
李溯 李剑敏 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书关键词:漫画科普 媒介素养 判断力
这是一本给孩子的幽默有趣的媒介素养教育科普漫画书!媒介素养、网络信息、消费等偏抽象的概念,但书中作者创作的角色可爱、有趣,文笔搞笑幽默,但却富有批判性思维,让小朋友、甚至成人都能够饶有兴趣地阅读。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段论逻辑,分别从“什么是虚假信息”“为什么要捏造虚假信息”“虚假信息为什么很糟糕”“虚假信息爆发式传播时会发生什么”“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虚假信息”“如何识别真假信息”的6个章节,以通俗有趣的小事例和情境演示,帮助读者了解虚假信息,逐步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本书值得每个人的读上一读,书中也提供了很多方式方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启示。
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在和孩子们阅读前,也可以和他们尝试讨论一下作者讲述的6个章节话题,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再进行阅读讨论,或许小朋友们还有其他点子呢!
06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木也 著
友雅 绘
接力出版社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入选爱阅童书100《看见鹿》的作者木也,在那一年发布会上她站在一棵大榕树下为我们讲述她创作的童话,今年她带来了新作:《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信集,一本孩子向母亲诉说的“爱之书”。木也的文字温暖、干净、可爱。书由34封孩子写给母亲的书信组成,内容从孩子的日常观察、对大自然的想象到诉说着自己的小秘密。
——以上为书信内容部分节选
书中每一封信都洋溢着孩子对母亲的爱,原来在生活中有这么多机会可以来传递爱、表达爱。有多少孩子从未给自己妈妈写过信呢?一百万封,其实是一个邀请,书中最后一张信纸就是留给各位小读者的,邀请大家一起写下一封给妈妈的信。
07
《海猫的旅程》6-10集
[日]竹下文子 著
[日]铃木守 绘
王俊天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有水手梦,那就千万不要错过这套《海猫的旅程》。它第一次在国内引进时书名叫《黑猫三五郎》,只可惜那时只引进了前5本,对于喜欢这套书的读者,苦苦等了8年,它的后5本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了。
书讲述了黑猫珊瑚郎驾驶着自己的马林号,在进行一次次冒险之旅的同时,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在书中看似冷酷的珊瑚郎,实则温柔、勇敢、正义,他从不辜负朋友的委托,哪怕是一只在暴风雨中走失的小鸟,他也会为它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岛。
在最后一本书中,珊瑚郎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这一辑中他也努力化解了山猫族和海猫族的历史问题。书中包含了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我是谁?”“我在为谁而活?”
《海猫的旅程》的文字作者是日本作家竹下文子,插画是由她的爱人铃木守完成的。因为两位都是童书出版界的优秀创作者,这套书不止获得了石文学奖,还获得了红鸟插图奖。
08
《我的生活是一本图画书:岩村和朗随笔集》
[日]岩村和朗 著
田秀娟 译
接力出版社
在这本随笔集中收录了岩村和朗关于自然、创作和育儿的二十多篇随笔,和对谈文章,其中还呈现了宝贵的创作手稿和照片。
于我而言,在这本随笔中感受深刻的是“自然”“育儿理念”相关的内容,我们不难感受到可能正是这两者,才对岩村和朗的“创作”赋予了生命力和提供了创作灵感。
关于自然:岩村和朗会趴在草地上观察,用老鼠的视角去观察田野里的花花草草,去绘画。书中几乎每一篇的随笔中,都有着他对自然事物的描写。不禁会令人感叹:“这才是生活嘛!”他的文字具有生命力和生活感,创作源于真实的生活,他将作品与真实生活进行了连接。
这本随笔不仅是记录作者的生活是一本图画书,从他的文字中,也让我觉得他的生活更是一部自然诗集。
关于育儿:岩村和朗希望孩子们知道我们吃的食物是如何被种植出来的,感受植物与人一样具有生命力。在书中,我们也能看到孩子们参与劳动种菌种的珍贵照片。他说:“心中还是要有足够强的感知能力,一个人才能变得丰富。”
随笔中,他常和孩子对话,在“蛇”“天空”“圣诞老人”等文章中,都可见其与孩子平等交流和主动向孩子学习的态度。鼓励大家孩子的视角、不同人事物的身上学习,包括在他笔下的动植物,都教会了他很多事情,感悟着不同的人生哲理。
在创作中,也能看到他的育儿理念,尤其是在刻画14只老鼠的性格时,他强调要看到每个孩子的特质,从而去建立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在岩村和朗的美术馆中,不仅能欣赏图画书,更能让孩子去体验各种农活,将图画书、自然和孩子们相连接。
岩村和朗,一位图画书创作者、一位自然观察与实践者、一位儿童教育者、一位充满生命力的长者......
09
《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全6册)
冯军鹤 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到底应该如何定义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呢?如果在你的求学过程中,没有遇到过,那经历可能会限制你的想象。这套书由12节创意语文课组成,它的作者冯军鹤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曾于云南支教数年。在他给学生设计的课里包含了:诗歌、死亡、灾难、性别、情感......
如果你以为的好老师一定是输出模式的,那这套书也可能会刷新你对于老师的定义,在书里,老师是那个提问者,而滔滔不绝输出的却是坐在课堂里的学生。冯老师倡导让学生广泛阅读,唤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并通过阅读推动他们走向写作。而这种新式的语文学习方式真的可以挖倔出了孩子更多的潜力和可能。
这套书不止推荐孩子阅读,建议家长、老师也能一起阅读,一起参与书中的讨论中来。
图文来源:爱阅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