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行动研究报告:担当者行动县域运营的过去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2-10-29
浏览量:68

1687933918625482.png
彝良行动研究项目组成员
刘欣彤、田叶馨、赵友佳、张佳楠

指导老师
杨海萍


 

彝良行动研究报告

一、缘起

为什么是彝良  

于担当者行动而言,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证券)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2013年,经由多年合作伙伴兴全基金(后更名为兴证全球基金)的介绍,担当者行动和其母公司兴业证券,以及由兴业证券发起的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产生了联结。

在当时,担当者还是一家很小的公益机构,兴业证券不仅给予了担当者充分的信任,还会共同探讨和解决公益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担当者经常将一线的服务经历反馈给兴业证券,其中不只有成果的喜悦,也会有现实导致的不尽如人意。兴业证券也会从企业的角度给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彼此学习,互相成就,两个组织逐渐超越了捐赠关系,成为了“使命同行”的伙伴。

2016年底,在国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兴业证券响应国家政策,开始定点对口支持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

扶贫不止于物质,要在一个地区产生深入的影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扶助。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彝良县革命老区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就此正式设立,该基金的宗旨为:响应精准扶贫战略,助力彝良教育扶贫。希望通过教育为彝良带来长远的改变。

“彝良县革命老区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在彝良县先期通过阅读助学计划、兴证梦想中心、兴未来-社区儿童发展计划等教育助学和儿童发展类项目,以阅读推广、教师培训、素养课程实施、社工服务等方式,推动当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环境改善。其中的阅读助学计划部分找到了已有一定合作信任关系的担当者行动。




崭新的土地

彼时担当者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自2009年开创“班班有个图书角”公益项目以来,担当者在甘肃宕昌、江西于都、瑞金、云南腾冲等县域的乡村小学建设了大量的班级图书角。

担当者行动一直将“大而美”作为机构发展的道路选择。所谓大,源于机构的宏愿,机构创建之初并非以聚焦乡村儿童阅读领域为出发点,2004年至2008年之间,担当者行动的使命是“担当公民责任,建设美好社会”,曾做过环保、助学、支教、乡村图书馆等多个领域的公益项目。

创始人张同庆曾写下,他“一直走在探索真理、追求超越、实现生命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良善治理始终是担当者的基因。

而所谓美,即对于项目深入性和体系化的追求,担当者不只是图书捐赠,而是会为捐赠对象提供系统的支持,横向表现为将社会各界资源引入乡村,形成“五位一体”的助学体系,纵向表现为在书本抵达后为学生、老师和县域提供立体、持续的影响,逐步形成教师培训、实践基金等一系列相应的服务项目。

但是,由于早期担当者所接收到的捐赠资金额度相对小和零散,项目又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图书角建设学校的选择多数为当地教育局提供选校建议、担当者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捐建,在图书角建设后举办一次“首推”(即面向该区域的首次教师培训),此后便很难进行持续性的联结和干预。因此,担当者非常渴望能有一片土地作为“试验田”进行持续深度的耕耘。

面对兴业证券计划五年定点帮扶的彝良县域,担当者行动知道,将项目服务体系长期且深入地实践于一个县域的机会来了。

担当者时任总干事官文宾在机构内部进行了动员。担当者的组织架构扁平,决策与沟通机制并不复杂,文宾拉起一个讨论小组:筹资部负责人树勇、建设部负责人游昕、财务部丁同、阅读研究与推广部杨美琴一起开展了对于项目书初步框架的讨论,游昕主要负责撰写项目方案。方案的总体方向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担当者的服务体系完整且深度地耕耘于这片土地。

不同于以往熟悉的县域,彝良是一片此前从未踏入的土地,于是担当者入驻第一批图书角建设学校之前在彝良开展了前期调研。兴业证券方的项目负责人潘进丽是第一届“未来英才夏令营”的志愿者,是担当者的老朋友,游昕和潘进丽两人于2017年4月10日至14日走访了一些乡镇,考察各个乡镇的图书资源欠缺程度与学校做阅读教育的意愿,筛选出了适合第一批建设图书角的学校。

然而,当时并没有做更为完整周密的项目服务计划,而是在搭建了大框架后就开始执行。游昕认为,此次调研对项目设计并没有产生关键影响,原因一方面是基于整体项目在此前已经有了较为体系化的设计,这次更多地是实际运用的开端,只涉及到结合不同县域的水平进行组合和频次的调整,但并没有专门的研究和定制;另一方面,担当者的工作风格崇尚“杀猪”精神,凡事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随机应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筹资部和运营部没有进行深入的内部研讨,对于项目书里所设定的项目活动安排、产出目标人数等,缺少更加符合运营实际的预期规划,这样的模式在最近两三年明显造成了筹资端与运营端的巨大断层,运营跟不上筹资的脚步。

因此目前担当者的项目决策机制是,体量较小且以“班班有个图书角”建设为主的捐赠项目,由筹资部直接决策;体量较大且涉及多个项目的体系化运营时,则要由业务部门同筹资部共同探讨和确定项目书的内容。这样的机制转变完成了担当者部门内部之间的一致性协同。但依据对项目实施地的需求调研来切实指导项目的合理规划设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项目设计

项目书呈现

“彝良项目规划书”是担当者行动对于彝良五年项目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搭建,规划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高品质的儿童图书支持——班班有个图书角和少儿阅读活动中心

· 为彝良县乡村小学的每个班级捐建一个图书角。每个班级图书角以“分级阅读”和“知识营养套餐”的标准,配置70册高品质儿童图书。

· 在每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建立一个少儿阅读活动中心,中心配置不同于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包括套系图书、系列图书、经典图书的副本、阅读活动和阅读课程的图书等。与图书角的图书互为补充。

这两个项目主要是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可阅读的图书。

2.  支持彝良县构建高品质的本地乡村小学教师成长体系

· 通过“阅读领航员”教师成长培训项目,解决乡村小学教师观念上、方法上的问题,让一线校长和老师有想法、有动力去做儿童阅读推广;

· 通过“彩虹花小额教师基金”项目,推动一线教师的儿童阅读推广实践,让老师有动力、有条件迈出儿童阅读教育的行动步伐;

· 通过“教师定制阅读包”和“教师读书会”项目,让乡村小学教师组成成长共同体,开展共同的阅读分享交流和教研交流,自身成为“阅读者”,让阅读滋养教师的自我成长;

· 通过“阅读巴学园”和“cctalk”两个网络在线学习工具,搭建起线上学习平台;

· 通过“外出访学”搭建线下交流学习平台,实现教师“走出去”,拓展眼界,提升改变的动力。

3.  高品质的儿童阅读课程支持

· 与高品质的儿童阅读文本紧密结合,我们沿着经典儿童文学文本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科普百科文本阅读与科学实验活动两条线索,开发了“文学与表达”“好玩的科学”两门活动课程,推动项目学校列入课表之中,每个班级每周2至3节。其中,“文学与表达”一至六年级都开课,“好玩的科学”三至六年级开课。

· 儿童阅读课程体系推动之后,我们将围绕“阅读课”开展磨课、交流课、赛课等教研交流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教师团队的水平,自下而上激发老师的教育热情。通过阅读带动课程的变革创新,为孩子们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内容,这是对本地基础教育创新的直接支持。

4.  高品质的专家团队支持

· 我们为项目服务学校提供跨界的专家团队和大学生志愿者支持,专家团队包括儿童阅读推广人、一线教学名师、儿童文学作家、科普作家、科学工作者、大学教授等,让乡村孩子们和知名专家面对面,让乡村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得到有效的更新。具体的项目服务就是面向乡村孩子的“阅读与成长讲坛”与由大学生志愿者支持的“未来英才夏令营”、面向乡村教师的阅读研习营、教师沙龙、教师读书会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四个层面的工作推动,我们的途径是自下而上地发动与教育局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相结合,因此实验区共建的主体始终是教育局、校长和一线教师,只有调动他们的内在激情和梦想,这一改革实验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真正帮助到彝良县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项目全过程会特别重视以“志愿服务”精神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项目动员,这是我们作为民间教育助学的力量,与国家教改层面自上而下行政推动的最大区别。


 

项目书分析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担当者的项目服务逻辑:围绕阅读循环圈培养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搭建支持性系统(学校+教育局+外部专家)来服务乡村孩子,从而实现乡村孩子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1.  依据阅读循环圈培养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阅读循环圈包含阅读选择、阅读行为、阅读回应三个板块,尤其论证了成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对孩子做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阅读选择主要是要有充足的适合孩子阅读且陈列或放置位置合适的图书,“班班有个图书角”正是满足了这一点。

阅读行为部分指的是孩子要有阅读的时间,可以听到故事分享,以及要有自由自主阅读的权利。担当者的项目设计中会反复强调固定阅读时间、自由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会将绘本讲述方法传达给老师。

阅读回应部分强调的是孩子阅读后要有交流,比如同学之间的正式交流或闲聊,或是老师组织阅读交流课等。担当者“儿童阅读课的开发”主要是围绕这一点进行设计的。

而以上三个部分都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进行协助才能更好实现,在担当者行动的项目体系中,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主要是指“乡村教师”。在项目书中可以看到一系列的理念+实践+情感支持+资源链接的教师成长支持体系,通过这个成长支持体系,期待老师可以具备以下能力:

A:了解优质童书的特点,能够鉴赏童书,从而为自己学生选择适合的童书;

B:给孩子自由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并能举行一些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C:有能力上阅读课,深度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而这三种能力恰恰对应了阅读循环圈的三个部分。

2.  搭建支持性系统

即“内外兼顾、上下合一”。

“内”是在彝良这个县域内能够激发起教育局、中心校、学校的内在主体性激情,为乡村老师提供阅读实践的支持性土壤,真正实现项目在彝良的本土化和生态化发展。

“外”是指担当者为项目服务学校提供跨界的专家团队和大学生志愿者支持,担当者提供的公益服务平台使得这些跨界力量可以参与到彝良服务中,贡献自己的智慧才干和志愿服务精神,赋能乡村教师与乡村孩子。

 

三、躬身耕耘

阅读环境打造

1.  前期调研

进入彝良的先驱是“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因为此次图书角建设以乡镇为单位,游昕认为第一批选建的学校尤为重要,它们会成为一个县域的土壤,带动后续的县域。同时,乡镇中心校校长的认识和态度尤为重要,中心校校长的行政支持加上各学校的配合,才能够在一个乡镇形成氛围与影响。

因此在2017年4月中旬,游昕和潘进丽两人开启了项目前期调研。首先二人请彝良县教育局推荐了适合第一批建设图书角的乡镇,并在推荐的每个乡镇随机挑选几所学校进行走访,走访内容包含对中心校校长、教师的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游昕着重于让校长和老师表达自己对于阅读的看法和具体所做的事情,由此判断该地区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过往是否做过实践,结合这两点进一步形成对于该乡镇的综合判断。最终二人选择了角奎镇、洛泽河镇、柳溪乡、钟鸣镇、两河镇五个乡镇作为第一批图书角建设学校。

2.  图书角建设

2017年5月8日至12日,担当者行动工作人员与兴业证券的员工志愿者一起在角奎镇、洛泽河镇、柳溪乡、钟鸣镇、两河镇五个乡镇的77所学校建设了500个“班班有个图书角”。

建角的过程首先是将本校的校长、班主任、语文老师等集中在一起进行讲解。担当者宣讲的第一个观念是“自由自主阅读”,强调图书角的“开放”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孩子们可以在课间随手拿到书、在放学和放假时把喜欢的书借回家。对于图书的管理,我们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因此会建议每个班级选两名图书管理员,并向小管理员介绍《图书借阅手册》的使用方法,以及图书摆放的要求。

在图书角建设完成一个月后,回访评估部便通过走访的形式对图书角使用情况进行了回访,统计发现,图书角的平均借阅率是43.73%,83.3%的图书角处于全天开放的状态。

图书角建设的第二个部分是通过绘本讲述等方式让老师和孩子们感受阅读的魅力。担当者所倡导的阅读不仅仅是传统的面向知识、认知类的阅读,更是面向生命的阅读,指向孩子的人格发展。建设图书角的伙伴一般会找来一本绘本,先给孩子和老师们讲起来,这既是打破老师们“观念之墙”的第一步,也成为了老师们与这些童书的第一次相遇和编织。

第三个部分是向老师们介绍担当者提供的一系列后续支持。老师们对此存在疑惑,因为在普遍的观念中,公益慈善大多是送完东西人就走了。

而当彝良区域运营官(亦称协调员,彝良地区的协调员也是由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提出引入并且主要资助支持的)赵友佳再次去学校做回访并开展培训时,老师们才真正意识到担当者不只是送书,而是带来真正的后续支持。

彝良县第二批图书角建设开始了,2017年11月29日到12月7日,担当者的工作人员在6个乡镇67所学校建设了486个图书角;2018年5月24日,剩余4个乡镇的294个图书角也建设完成,实现了彝良县图书角全覆盖。

“班班有个图书角”是担当者最先导和基础的项目,项目覆盖整个彝良之后,至少保证了每一个彝良小学生可以读到适合自己、可以滋养其生命的书籍。也许他们最后没有遇到给他们读故事的老师,或许他们没能上一节阅读课,但总有默默捧起这些书的孩子,一个人就发现了一个世界。

3.  阅读活动中心建设

2017年12月,担当者行动从回访的六个乡镇中优先选择三个乡镇去建立少儿阅读活动中心。经过和学区校长,以及学区推荐学校的校长沟通,最终确定在角奎镇中心小学、柳溪乡白虾小学及两河镇田黄小学进行建设。三个阅读活动中心总预算30万元,平均每个阅读活动中心10万元。

阅读活动中心相较于图书角而言具有空间大、图书丰富、设施更完善的特点,其定位是一个多功能课外阅读活动空间,是汇聚各种阅读教学资源的互动中心,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试验平台,是引入专家和更多优秀师资交流互动的空间。中心配置一千至两千册优质课外图书、电脑、投影仪、大屏幕、音箱等多媒体设备,配置一套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常用的实验器材和手工制作材料等。

其设立之初是想要在学生规模较大、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小学建设,起到枢纽作用,但从现实层面来看,活动中心原有的设想没有很好地实现,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担当者对于该项目的后续运营没有配套设计,二是只有阅读生态达到一定程度,如师资培养和课程推进已成熟,才能更好发挥活动中心的作用和价值。这不仅仅是彝良的情况,也是整个项目的现实问题。





培养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图书角建设完成后,在一个县域的“耕耘”才刚刚开始。

 担当者选择以教师作为运营策略的主体,原因一在于,依据阅读循环圈,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意识到了成人协助者对于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培养“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成为了行业的主流方向(回应项目书中的思路)。乡村学生在阅读方面,缺少的不只是优质的图书资源,还有教师、父母的重视和正确引导。

原因二是担当者认为,在学校硬件设施投入加大的情况下,师资水平成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开展阅读教育培训,能够“让老师们首先爱上阅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课堂变革。”

关于如何让改变在教师身上发生,基于机构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经验,担当者逐渐摸索出这样一条行动路径:首先,我们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发的力量(春天哲学、相信哲学),人内心自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第一次接触中,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观念启迪,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自我的照见或被唤醒;

接下来,在日常的项目或互动中,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行动的老师会浮现出来,和担当者产生联结,该教师身上的品质,如坚持、认真、真诚、感染力等会逐渐显现出来,并能够进行彼此的确认;此后,担当者行动会为这些老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如参加培训,进行逐步深入的观念启迪和专业学习,或者提供实践基金支持等;而老师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学生反馈、担当者工作人员的反馈以及与自身环境相关的奖励机制,将成为促发教师不断自我成长的动力。

这条“种子教师”的培养路径像是一个漏斗:

第一步是观念启迪,也即“首推”,是面向所有老师无门槛的学习方式;

第二步是发现,互相“识别”身份;

第三步是在互动中彼此加深影响,最终成为“同行者”

理念、态度、行动是判断一位老师是否和担当者具有相同尺码的重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中,有老师成为了种子教师,与担当者同行;也有些老师慢慢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赋能专业成长以外,我们还会关注老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处境,“建立深度的联结和好的关系”这件事正贯穿其中。




1.  首推:打开窗口,观念启迪

首推即“首次阅读推广培训”的简称,是指在一定规模的图书角建成区域(至少是一个乡镇)的第一次阅读推广培训。一般在建设完成的一个月内进行,指向“点燃、启蒙当地的校长与老师”。不是所有建角区域都会进行深度的耕耘或者较多的项目引入,但“点一把火”是重要的,因此首推成为了必要动作。

彝良第一批图书角建设完成一周后,在2017年5月18日至20日开展了县域“阅读领航员”教师培训,担当者的阅读研究与推广部再次回到彝良进行教师培训。彝良首推的讲师团成员分别是: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小学教研部主任余云德老师及其团队、2015-2016年度全国十大名师李祖文老师及其他几位骨干教师:园岭小学的杨芸老师、天健小学的曾海玲老师和陈莹老师、全海小学的庄海燕老师、荔园小学的谢佳芮老师、侨香外国语学校的刘德金老师、岗厦小学的刘恋老师,9位老师分为3队人马,两天内前往不同的五个乡镇,将当地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阅读方面的讲座研习和阅读示范课,6场培训共有600位老师参与。

李祖文老师知道很多老师其实认可阅读,但他们摆脱不了传统低效甚至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语文教学法,导致“一本教材都教不完,哪有时间教课外阅读”的局面。因此,在这次培训,他倾囊分享了这些年的研究实践成果——指向语文素养的单元统整教学,示范如何带领学生在一节课高效学习多篇文章。

谢佳芮老师以大声读给孩子们听(选精彩部分)—文本细节提问—文本赏析—完整文本介绍(引导孩子们如何读一本书)—再到最后仿写的方式构建阅读课,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理解、表达能力、逻辑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全面锻炼,阅读兴趣高涨。

这次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写下反馈:

“三位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我是每一秒钟都舍不得浪费。一直在寻找一种支点,如何把语文教好的方法,今天终于找到了。这届学生就要毕业了,争取带下届学生时能把今天的所学使出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是一只井底之蛙,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在听着观摩课时,看着孩子们太聪明了,且能大胆发言,现场的师生互动真是让我太感动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哪天能这样就好了。”

“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上,不但节省时间,效果还很好,尤其群文阅读,可以事半功倍。绘本教学可以更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原来孩子们脑袋瓜里装着那么多东西。”

“参加了今天的培训后,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孩子们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充分利用好我们的图书角,把语文教学从原来的只教课本走向“大语文”,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同样,在第二期图书角建设结束后,担当者行动于11月26日、27日开展了对第二批建设的六个乡镇(龙街乡、奎香乡、牛街镇、洛旺乡、小草坝镇和海子镇)进行“首推”。这次的讲师团队来自于廊坊小语工作室,9位嘉宾老师分成三组,分别去往不同的乡镇。担当者全职工作人员梁桂珍带着王建彬、刘学华、吕菲菲三位老师前往洛旺乡和牛街镇;欧阳凤带着周凯、王越、刘丽娜三位老师去往奎香乡和龙街;赵友佳和高德鹏带着韩金玲、黄玉洋、李洁三位老师去往海子镇和小草坝镇。这三场培训均采取上午两节示范课加下午讲座的模式。

2018年6月7日、8日,针对第三批图书角建设的乡镇(树林乡、养山镇、龙海镇、龙安镇)进行了“首推”培训,讲师团队除第二次来到彝良的廊坊小语团队之外,还邀请了彝良本地已经摸索着做阅读的两个种子老师(马正贵、魏定会)给这里的老师分享经验。

作为参与第一批图书角后首推的老师,在第三批的培训中就以分享者的身份出现,我们可以看见首推带来的观念改变以及部分老师的成长之迅速。

按照协议中的计划,友佳在走访学校后需要遴选两个积极且合适的乡镇开展二次研习,但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每个乡镇都有少数的潜在种子老师,同时并没有某个乡镇尤为突出。在阅读研究与推广部的陈美玉的建议下,她决定把这些对阅读有感觉的老师集中起来培训,于是在2017年11月24日,五个乡镇80余位老师在角奎镇开启了第二次区域研习营,这也是友佳作为区域运营官主导的第一场培训。

第二次区域研习营的讲师团包括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占国、廊坊市第十五小学教务主任张艳霞、三河市燕郊行宫小学副校长何培兰三位老师担任讲师。培训内容以绘本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以统编语文教材和国家政策方针为导向,给老师们做分析、展示和体验。因为上课的是来自本校的学生,而孩子们在讲师的引导下激发出的精彩回答也会给当地老师带来信心,其中一位老师在课后记录道:

“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多种多样,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部分孩子的回答逗得听课的老师们开怀大笑,这是为什么呀?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孩子们的想象超出成人的思维,可想而知,我们当教师都想不出的东西,孩子们能,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了。”


张占国老师带来了讲座《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讲解了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加强阅读之间的关系,令友佳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说语文课标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担当者行动就是很有前瞻性的在做这件事”,友佳顿时感觉到了张老师深深的支持,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了认可,“培训内容就是专家在帮我说话的感觉”。公益讲师的“鼎力相助”也让身在异乡的友佳感受到了坚强的后盾感。

在培训中张占国老师还带来了绘本《艾玛画画》的分享,在上次培训中兴致不高的马正贵老师被绘本深深吸引了,悄悄点亮了另一个世界。

友佳手记:那次培训我很开心,有的老师参与得很开心,大部分老师其实很迷惑,因为这跟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语文教学不一样,为什么安排整本书、绘本的培训?下次能否安排一些教写作的培训?语文课的示范课?这是我在他们填的反馈表里发现的。

从友佳手记可以看出,她对于培训后的反馈是有意识去关注的,并会根据对反馈的研判来确定下一步的培训计划。同时友佳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老师们对绘本的了解处于空白的状态,所以决定下次一定要邀请擅长绘本的讲师来到彝良。

首推、二次培训,乃至在彝良这五年发生的多次培训,都是针对培养“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来设计的。首推和二次培训更侧重启迪老师们的阅读理念,目的是让老师们对于儿童阅读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2.  发现:发现种子教师,建立关系

从2013年开始,担当者行动在全国各地不只建设图书角、还会做教师培训,但随着“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的规模化扩张,教师培训的压力也慢慢显现。标准化可复制的图书角项目扩张速度很快,教师培训必须努力跟上图书角建设的速度,但同时教师培训的重点在于“唤醒人、影响人”,是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与投入的。这两个项目之间形成巨大的张力使得教师培训项目流于表面,缺少深入。这也使得很多内部伙伴充满无力感:做了很多教师培训,但似乎也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些被培训的老师就像手中的细沙,抓不住,存不下。

大家开始意识到,“面面俱到,反而不到”。在一次会议上,张同庆提出一个思路,先抓典型、抓榜样,精深跟进一批教师,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种子教师”也慢慢成为一个机构内部通用的概念,定义的来源大概是类似奥运会“种子”选手:即潜力大、水平高的人。

彝良县域运营中也是这样的思路,我们在当地开展工作,最关键的是找到一批和我们同行的人。而培养种子教师的第一步便是发现潜在的种子教师。在彝良,运营官发现潜在种子教师主要是通过:

· 第一,通过走访学校来发现。

2017年9月,赵友佳作为区域运营人员来到彝良开始驻扎,这一住就是一年半,并开启了和彝良五年的情谊。暑期在本部给区域协调员做培训时,上一届协调员的一个经验令友佳记忆深刻:“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做两件事,一件是读书,一件是走学校。”于是来到彝良的第一个学期,她做的最多一件事就是回访学校。

友佳手记:我开始给乡镇的中心学校的校长打电话,跟他们说,我要到他们乡镇去回访。第一个选择的乡镇是钟鸣镇。因为那个乡镇只有六所学校。我就想周一到周五,每天走一所,有一天走两所,就走完了。然后我就去到了那个乡镇,是副校长接待我的,听了我的计划以后,她就让各村小学的校长来接我。

我去木龙小学的时候,印象里男老师比较多,年纪比较大。我在跟他们聊阅读的时候,由于我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在担当者组织的培训里参与了一些讲座,很少实地的在乡村里面和老师和孩子们交流。于是我说的内容就显得很理想化,对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实用。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给他们讲干国祥老师说过的话。我也记得那个场景,他们也就是听听,听听这个傻姑娘空中楼阁一样的讲演。我讲完之后,当天我就觉得可能说这些没啥用。

还有,中心小学很大,有二十多个班级,老师也特别多,老师们比较看重成绩。我总感觉不太好接触。我在所有的中心小学都特别特别像一个外来入侵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这么想?但我心里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阅读的到来给他们添了麻烦,影响了他们抓成绩。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二十多个老师一起坐下来座谈,我担心他们会迎面攻击我,让我招架不住。


这是友佳走访的过程中经常遇见的情况,在陌生的环境说着对方无法理解的东西,受到不理睬、冷漠甚至是质疑,这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姑娘来说是一次次的忧虑和挑战。

友佳手记:有位老师后来很和善地问我:“你是没有经历过贫穷吧,不知道其中的辛苦?”那就要简单地说出我的成长,我说:“东北虽然经济落后,但是没有穷到吃不上饭的人,可是也有穷人。我还清楚的记得,上小学时,学校要缴保险费,分50元和30元两种,我爸特意到学校里跟老师商量,可不可以不缴,最后的结果是缴30元;上初中时,学校要订新校服,老师说自愿,只要涉及自愿,我知道家里的意思一定是那就不订了,全班都在试新校服的时候,我羡慕地看着,因为成绩好,老师跟学校商量送了我一套。我爸妈是非常支持我上学的,除此之外,能省则省。这样的小事我只说了两件,其实很多啦!大人看来这些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尤其是上初中开始,我是极度自卑的,只是我从来不说,幸好我成绩还行。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的是穷人鲜少有希望,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

老师诧异的问:“那你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看你不像啊,挺乐观的。“可能是因为担当者行动吧!还有朋友们。我是在大家的影响下,后期做了自我调节,从原生家庭的负面里抽身出来。我很幸运,遇见了这样的组织。但是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未必这样幸运,可以在二十年后遇到这样的组织,所以最好他的童年就是温暖有爱有陪伴的。老师们通过每天讲一个故事给他们听,就能增添一点温暖。”那样自卑的小事以前不会很轻松的说出来,当成为过往已经释怀,甚至成为一种现身说法的时候,又是如此有价值!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真诚表达,勇敢表露,分享相同的感受和体验,以及那些环境不如人意时依旧选择迎接光明的时刻,让友佳和老师们不仅拉近了距离,也好似真的带来了某种不一样的气息。

此外,通过给老师读绘本,也可以去发现“眼里闪光”的老师。童书本身具有着神奇的魅力,童书中有教育但不说教,而是对更美好可能性的向往,童书中还蕴含着最纯真的感情,对于成人来说是欣喜的发现和回归,因此,友佳在教师座谈时都会和老师们先分享一本童书,通过这种方式创设一个情景场域,让老师们自身首先体会到童书带来的快乐和思考,当场域关系开始放松和融洽,彼此才逐渐敞开心扉。



那些在班级里给孩子们讲过故事的老师,那些在友佳讲绘本时眼睛会发亮会笑的老师,都被友佳默默记了下来,在第一轮走访了39所学校后,友佳共记下79名教师的名字,这些老师成为了接下来县域集中培训的邀请人选。其中马正贵老师曾回忆:

“友佳在两河镇白米小学讲《我爸爸》,白米的几个老师和两河镇中心校的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听,当时我对绘本中隐藏的秘密特别好奇。我跟随她下乡到铜厂小学,她讲《从窗外送来的礼物》这种立体书,洞洞书,更是深深吸引着我。” 

· 第二,通过项目(线上线下)发现那些参与和反馈积极的老师。

通过教师研习营培训反馈,我们会去发现“有回应”的老师。第一批图书角建设乡镇教师培训结束后,担当者给每位老师发了一张白纸,请大家对培训的内容、阅读教学的困惑、自己的感受进行书写。根据这些反馈,6月份,友佳和游昕到彝良对一些书写认真、提出困惑的老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的目的一是项目的前后测评,了解担当者刚来到彝良时老师们对阅读的观念和实践,以便对比项目实施结束后是否有变化,二是为8月份参与暑期全国“阅读领航员”选种子教师。

友佳手记:很多老师的访谈其实我都有印象。但是我想说一下最深的两个,因为他们前后转变很大。一个叫李忠强,做访谈的时候,有问他参加我们上次组织的阅读培训感觉怎么样?他说感触挺深的,阅读很重要。那我又问他,接下来在阅读这个方面有什么想法和打算?他说以后每天多让孩子做些阅读题,提升阅读成绩。当时我有意把他往儿童阅读这个方向引导但是他并不理解,也没有接收到这个信号。游昕跟我说,不要试图在这次访谈中对老师有引导,就要最原始的一种状态。

另一位老师叫马正贵,因为她反馈写得比较好,所以我们对她进行了访谈,我们也有意邀请她来厦门参加全国阅读领航员的培训。在我的印象里,从她的语气和表情,她并不想参加这个培训,她说把这个机会给其他老师吧,她就不参加了。后来他们两个都成为担当者体系内做阅读最认真也比较积极的老师。


在来厦门参加“全国阅读领航员”的培训人选上,友佳将访谈后推荐的名单发送给了教育局和各个中心校,同时教育局的潘主任和中心校也推荐了一部分的人选。综合考量后,友佳和游昕共选择了18位老师。但从2017年11月彝良县域培训之后,随着友佳对于老师们的情况有了更多了解以及对选择老师培训有了更多自主权后,基本上就都由她来确定参与培训的人选。

她的内心其实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那就是:做和没做。所以即使是潘主任推荐的老师,也有被友佳拒绝的,因为并没有实际的行动意愿。

· 第三,通过彩虹花项目发现“做起来”的老师

2017年9月份,友佳来到了彝良,第一周正值“彩虹花”项目的报名结束,进入了评选阶段。在此之前,游昕联系了各个中心学校的校长,请校长推动学校教师申请“彩虹花”项目,同时也鼓励暑期来厦门参加培训的老师报名。

由于老师们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对儿童阅读和项目的认知并不清晰,再加上也许他们只是碍于一些“要求”才报名,所以大部分老师不清楚怎么做。申请书的内容大多是多买一些书,但对于如何带领孩子们共读、什么是图画书并没有概念。

于是友佳一一给他们打了电话,告诉老师们可以怎么做。有些老师说要么下学期再申请吧,这样的回应让友佳看出来只是敷衍,“他并不想做,也许他不知道我们很认真”,最终,友佳选择了43位感觉可靠的老师通过了彩虹花项目,获得了资金支持,占当年担当者全国所有获选教师的9.32%。

从第一次参加彩虹花到坚持到最后依旧是种子教师的名单有:余叶艳、王平桂、魏定会、张信平、罗方会、李学兰、罗兴勤、曹娇、张登忠。

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印证了种子教师培养的“漏斗型”路径。最开始因为我们的一些项目涌现了一些老师,但后面随着项目的大量卷入、现实和个人的因素,很多老师便与我们渐行渐远了,但还是有一些老师和担当者一起,和友佳一起,走到了现在。

3.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担当者凭借着宏大的发心和资源链接能力,不断探索前沿的儿童阅读资源,链接到了国内一流的儿童阅读专业机构和讲师,如亲近母语、南明教育和诸多自由阅读推广人。另一方面,担当者自身也是一家不断探索“教育为何”的公益机构,形成深厚的阅读底蕴与积极的实践相结合的“乡村儿童阅读种子教师成长路径”。

· 种子教师成长挑战计划

在2017年11月的二次培训结束时,赵友佳发布了“种子教师成长挑战计划”项目,成立了种子教师读书会。

“种子教师成长计划”是自机构确定以发现和培养“种子教师”为主要方向后,一直在酝酿当中,在美玉的执笔和友佳的推动下,这个计划得以在彝良成型。

这个计划从共同读书开始,2017年12月4日发布消息后,经过几天的时间,有个别老师主动积极参与,友佳和报名参加的老师们建立了种子教师共读会微信群,大部分老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参加,读书会第一推动人王平桂老师鼓动身边的老师参与,最终从零星几个到近20位老师参与。

共读会的形式是每周共读一本书,共读的第一本书是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由友佳领读,通过这个绘本把封面、环衬、扉页、文字、画面、色彩、线条、风格等一一给老师们做介绍,在群里发语音,辅之以图片,老师们听和回应。之后又选择了《窗边的小豆豆》《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两本教育学童书,这些书都是友佳读过,认为适合老师们读起来,能改变儿童观教育观的书,这些都是当时的老师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群内的讨论氛围很浓厚。

每周三晚上大家线上做交流,前期的主持人都是友佳,设计交流话题、结束后布置下一本共读任务,每位在群内的老师需要把书读完,并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只要不抄袭,写多少字都行,哪怕只写几十个字。”

老师们的阅读兴趣被点燃,然而并非可持续,热情衰减似乎是许多社群的自然发展规律,共读会也在寒假遇到了危机。寒假里友佳选择的是一本理论书《朗读手册》,她明显感觉到老师们不在状态,原因一是理论书比较难读,二是老师们过了新鲜劲儿,三是寒假了,老师们也有些心不在焉。

2018年3月份开学初读书会启动,友佳发现老师们的读后感开始有抄袭现象,她感到十分难过,于是写了一段长长的话,当她写完之后,有伙伴提出一个项目工作人员没有资格和必要在群里和老师们说这样的话,而友佳当时心里想的是,自己把这些老师当成朋友或是一起行进的战友,才想掏心窝子地跟他们说这些话。

我在彝良待了三个月,和群里的20几位老师都有过接触,面对面或者微信都有一些交流,算是很熟悉了。大家作为朋友,或者你们当我是小姑娘、小妹妹,或者什么“赵老师",都好,我现在很想说说心里话。很欣喜才到周日就有几位老师把随笔发出来了,看老师们发的内容,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难过,加上这两天评审彝良的彩虹花申请,情绪堆积在一起,捂着被子偷偷哭。

前天大家在一起吃饭,说到年龄,美玉姐说:“你们现在二十四五岁,就有现在的想法和高度,做这样的事情,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干嘛。"就在刚才,我突然想,我为什么要承担这些事呀?我一个小姑娘,一个考试型选手,找个小城市小县城考个公务员,或者在学校里培养考试机器,完全没问题,我不愿意那样活着,所以我做公益,冥冥之中的牵引,我走在了这条路上。彝良本是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可我的性格决定了,我在这里一天,我就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心力投入,但我力量真的太小,我现在真的很无力。现在发生的任何大事小情,都会让我感到心慌。

有一个大校长把我微信删除了,有潜力的种子老师想退出读书会,关注了很久的老师教育理念还非常传统,读书会老师们随笔的质量有的很敷衍,读书会的种子老师没有申请彩虹花,我就挨个问原因。很多老师,更愿意把我们协调员当孩子相处,大家觉得我们刚毕业,什么都不懂,年纪轻,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很多侃侃而谈的东西都不接地气,我在每所学校也就待两个小时,看到的都是假象。其实担当者行动一直强调同理心,强调杀猪气的精神,加上我是哲学专业的,我不能感同身受,可是我会设身处地,我理解老师们的压力,无论是学校里还是家庭中,我知道,大家每天面对的事情不只阅读这一项。我是孤身一人,没有一点点的牵绊,我可以工作生活一点都不分开,我年轻,目前也没有健康问题。各位老师不一样,每天操心的事情很多。归结到教育体制教育现状也好,归结到人性或者家庭也罢,无可厚非。我知道,是我太贪心,想让更多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做阅读。

我写这么多不是为了寻求安慰,只是希望大家仔细想想,要不要继续留在读书会。

读书会·种子教师培养计划”是担当者行动关注支持老师的平台,是老师自身有意愿成长的选择,这种意愿意味着热爱、坚持、改变、思考与实践。能留在读书会的都是强者,更多的是,有做强者的心。最开始进入读书会的门槛比较低,我是想给大家一个过渡期,让老师们先感受童书和绘本的魅力,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儿童阅读的美好,所以每周看书写随笔就好了,我最开始很严肃的说明了规则,但一直都是很包容的态度,因为我理解大家的难处。老师们的随笔大部分以摘抄为主,我也没说什么,但理论书摘抄也就算了,我觉得我们不是小学生了,只要摘抄好词好句就行了,我不想变成这样;每到周三,老师们就像学生们补寒假作业一样,从书上摘抄一些就了事。如果,您只是想在这里偶尔学习一下,随便学习参与一下,而不是实打实的求取进步,您可以选择主动退出群聊。

我知道,此刻一定会有一些有心学习,但又没自信的老师觉得自己做不到,有恒心是很可怕的事,勇敢一点。事实上,我2016年11月,刚来担当者行动的时候,就是零基础,接受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大学专业是哲学,还是学渣,看《朗读手册》除了“大声读给孩子听”什么都没记住,我也是第一次看绘本,第一次读正儿八经的童书。2017年6月,我还觉得自己啥也不会,带着焦虑和心慌去西藏做阅读推广,但坚持下来了,这一步也就迈出去了。我觉得重点在于想不想、愿不愿意坚持。只要你想,你愿意,你认真,就可以了!我不是作家,我是一个很直白很傻的人,文字里缺少语气,也担心某一句话的表达,会让大家误解。如果面对面的说会更能互相理解,但是时间原因,情绪原因,我现在就写就说了,请大家见谅。


友佳冷静了一会儿,还是听从了伙伴的建议,没有在共读群里发出这一段话,而其实她当时是很痛苦的,于是向美玉姐和美琴姐寻求帮助,起初美玉和美琴认为也许是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可以想一些简单的办法来刺激他们读书,比如在群里朗读一段共读书里他们喜欢的文字,但是友佳并没有采取,她认为之前的任务并不难。

后来美玉建议,去彝良的时候和老师们线下聚会聊一聊吧。于是友佳在2018年3月中旬回到彝良,鼓足勇气约老师一起吃饭。“我当时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和能力邀请到大家。”美玉姐建议请共读会里说话有分量的中心学校副校长来牵头,那天来了六位老师,大部分老师是无法参加的,因为所在乡镇离县城太远,或者有事情没有时间参与。虽然那顿饭只有六个人,有男老师、有女老师,最终大家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读后感是要写的,交流要保留,这些都是好的,如果每个月能线下一起做个教研,有实践更能成长。

于是友佳就去找兴业证券挂职彝良县副县长邱晨怡、教育局主任潘连昆,共同商议教研这件事情。那一次晨怡把局长也请来了,这是友佳第一次和局长坐在一起面对面说话,局长当时很同意线下教研的这件事情,而且他建议每次放在不同的乡镇学校来搞。于是群里发布了正式的群规,不是项目官在群里发担当者行动的要求,而是把彝良本地老师参与讨论的共识型群规发布出来,这个共读会真正的稳定下来了。

此后,友佳的共读会组织方法,如老师们轮流当主持人,互相激励,提升读书会老师们“自组织”的可能性,也会邀请公益讲师来群内进行分享,为读书会提供专业的指导。

读书会中涌现出来的老师们逐渐成为了接下来深度参与学习和推动彝良阅读的主力军。

比如因读书会共同体成长出来的訾成玲老师,她和李忠强、胡永财老师一直保持着三人共同体小组,在他们如今所在的学校,一方面内部保持着学习更新的状态,另一方面对外还会不断去推广阅读理念、尝试去上阅读课程等。

· 教师阅读专业力提升

区域运营官会基于自己个人成长阶段的判断和专业能力的判断,将相应的学习资源带给老师们。除了将公益讲师和阅读资源带到彝良当地,为当地老师带去阅读理念和技能的培训之外,还会将彝良的老师带去不同的专业场域进行沉浸式学习。但“走出去”的前提是老师们要对阅读有态度和行动。

2018年4月,行业内著名的儿童阅读机构“亲近母语”在南京举办点灯人论坛,这是一次很好的外出开拓视野的机会,于是友佳选择了4位在读书会非常认真、在本乡镇(学校)阅读的推动中能起到重要作用的老师,分别是柳溪乡中心小学骨干教师訾成玲老师、洛泽河镇毛坪小学教导主任朱明艳老师,两河镇中心学校教科室主任马正贵老师和角奎镇教学副校长李清超老师。每位参与的老师必须提交心得,心得不在于字数而关乎态度。

除了“态度”外,还有指向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

最开始友佳带着老师们去到其他乡镇里面上课,她觉得这是很好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促进不同乡镇老师们的交流。开始只是彝良县内不同乡镇之间的交流,后来友佳不失时机地把彝良的种子教师推出去实践、上课。

像訾成玲老师就曾在南明加斯顿小学上过示范课,友佳觉得訾老师作为彝良核心种子教师是可以并且应该站出来的。在示范课中,訾老师不光要根据文本做出相应的课堂设计,同时还要根据城市孩子的特点进行调整。在訾老师的随笔中,我们能看出这次示范课给她带来的触动。

是“悟”,是“误”?更是“务”!

2021年5月,有幸到南明教育分校——郑州加斯顿小学访学!这一次,带给我的不仅仅有震撼,更多是迷茫,是困惑,对自身的怀疑……我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一个小小的孩子,我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约束他;对于一本薄薄的绘本,我没有办法读透它;对于短短的二十五分钟的课堂,我不能熟练把控它!基于这些我都不能做到,我这些年的教育的经验哪去了?我教育的方式哪去了?教育的探索哪去了?曾经满满的信心哪去了?

我曾经以为我悟到了什么,然而,到今天才发现,一切似乎都只是我“以为”,以为自己“满了”,就不再想装下东西了;以为自己只要做了,就会好起来;就是无数个“自以为”,让自己面对那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哑口无言;让自己面对那一圈圈转动着的时间无能为力!课程的组织;时间的掌控;内容的疏导;层次的梳理;师生的磨合;临场的适应;随机的应变;语言的表达;问题的设置等等,重复啰嗦,漏洞百出,总想着做到最好,结果却成一团乱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五年的台下功夫我把它弄到哪里去了?又把自己置身于何处去了?抛开现在我的学生带给我种种难以解决的难题,对于阅读,对于低年级孩子的管理,我的方向在哪?我的信心在哪?我又该以何种方式建立起我与孩子、我与阅读、孩子与阅读三者之间最好的连接方式?此时的我,大脑一片空白,无从说起,无从下手!

是“悟”?是“误”?还是“务”?我想,应该是“务”吧!抛开哪些花样百出的形式,去繁就简,留下本真,就是留下了方向!务实当下,务实现在,务实于自己所能做的,务实于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我需要改变,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与书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我想,做一个老师需要改变,改变,从哪里开始,从现在开始!我从现在起,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学习者,一个取经人!“教育是一场修行”,陈美丽老师说,教育的过程还是就是一个取经的过程,九九八十一难,一个也不能少。这一个过程,也会非常艰辛,总得迈开脚下的第一步,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取经”之路!既然曾经的方法不适用,那就从新开始吧吧!重新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哪怕荆棘密布,哪怕跌跌撞撞,也要坚持到底!因为路的尽头,有着最美丽的彩虹!


可以说,阅读课程实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带孩子读书到上一节阅读课,这其中要跨越很多,訾成玲老师的感悟中,我们看到了撕扯、纠结、领悟和重生,这是成长必经之路——遭遇困境并跨越它。这种成长与蜕变其实是彝良一部分老师都经历过的,所谓专业成长,不仅仅是一堂课的设计,还有当一个教师遇到教育上的各种颠覆性认知时进行的调整与适应。

· 专业赋能过程中的溢出价值——自我认知的变革

“老师解放了学生就解放了”,这是马正贵老师回忆起阅读培训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阅读所带来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对儿童认识的变化、对生命的体悟、对教师职业定位的不同认识,都使得她感觉自己“解放了”“焕然一新”了。在做阅读的过程中,她觉得师生关系比起原来有了很大的改善,阅读让孩子和自己的面貌都发生了改变,也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有时候自己心情不好了,状态不好了,会拿起一本书来看,然后就会变得心境开阔。

像马正贵老师这样的改变不是个例。我们曾采访过担当者的一批核心种子教师,他们普遍觉得担当者提供的场域其实是一个能够“看见人”的场域,关注人的发展、听见人的心声,唤醒人的童心和本真。在这里,“我们可以撕下伪装、大胆表达”。

担当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在笔者看来,首先是缘于“相信哲学”的底层逻辑,坚信老师们都有向上向善向美的愿望,只是偶尔会被现实阻断,需要一定的场域去唤醒;其次就是担当者以“儿童阅读”为切入点,这个主题是极易通过好的文本来唤醒老师的。

想象当你走进一个培训场地,会场四周都是从经典童书里走出来的一个个人物:小王子、彼得潘、爱丽丝......当走进他们的故事并自居,一个个新的建构就慢慢产生了。

 4.  建立深度联结,彼此驯养

以区域运营官友佳为代表的担当者行动在服务老师的过程中,慢慢地与种子老师建立起深度的联结,她驻点在当地,几乎是与老师们同吃同住共生活,朝夕相处,看见彼此的勇气和行动。

老师们都很认可友佳这个人,一个小姑娘不远万里来到这个条件并不好的地方,但一直坚持做着她坚定相信的事情;友佳也会理解老师们,工作压力大,生活琐事多,所以在阅读这条路上能够做起来就很是很棒的,做起来其实是克服了很多挑战。

在一次次的阅读活动中,老师们感受到了友佳的真诚服务与专业支持,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们身上的热情、勇气和对儿童阅读的热爱也给予了友佳更好的反馈和更大的支持。老师们和友佳称呼彼此为“自己人”,他们是交心的朋友,不只是谈阅读,还有工作和生活;他们也是战友,有共同的目标,一同朝着儿童阅读的方向前进。

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关系的构建,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也许就藏在老师们写给友佳的诗里。



县域模式的初探索

经过一年多的图书角建设和运营,牛街镇、洛泽河镇、柳溪乡、两河镇、角奎镇、钟鸣镇、龙安镇7个乡镇逐渐涌现出了一批种子教师,根据深入推动的可能性,担当者决定将支持和关注的重点放在这7个乡镇。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第一,筹办乡镇读书会,以“先富带后富”:核心种子老师不仅自己具有了一定的观念,在自己班级实践,同时还具有“推广人”的气质,成为了区域阅读有力的推广者。几位核心种子老师凝聚起来,在各乡镇中心校发展起自己的读书会,是学习共同体也是情感共同体。

第二,中心校校长及学校校长研习营,通过改变关键决策层的理念,更好地为推进乡镇阅读环境的打造奠定基石。

1.  乡镇读书会:打造教师共同体

2018年秋季,彝良全县的乡镇都已经完成了图书角建设和首推,彩虹花项目的投放也按学期正常进行,彝良教师读书会(20余人)每周一期地共读着。协议中规划的项目持续进行着,但协议之外,友佳凭借对当地阅读生态的把握和感觉:是不是可以在多一些乡镇里组织起读书会。她决定“复制教师读书会,在重点跟进的几个乡镇里,都推动中心学校建立一个乡镇教师读书会。”

最初让她萌生了这个想法的是在2018年全国阅读领航员教师研习营上,友佳作为区域运营官上台分享在彝良的故事,在现场她灵机一动,问坐在台下的洛泽河镇中心学校教研室主任杨锦松,能不能创建洛泽河镇自己的读书会,杨锦松老师说“能!”9月份,友佳再次回到彝良,住在洛泽河镇的王平桂老师家里,当她再次提起这件事,并把杨锦松也叫来,三个人一商量,决定说干就干。

友佳和6位种子老师组成小分队,一起走访洛泽河的学校,分享经验、教师座谈。

友佳手记:“去年同一时期,我还单枪匹马地和中心校老师到每所学校回访,给老师们讲绘本,苦口婆心,口干舌燥。现在,洛泽河镇的种子老师们自己开始发光发热了,今天一起到村小回访调研的6位种子老师,涵盖了男老师、女老师;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校毕业的老师;中心校老师、中心小学老师、村小老师;在活动板房教了6年的老师;将近五十岁的老师,三十出头的老师,大家读了大半年的童书,在班上做了至少一个学期的实践,分享带孩子们读书的经验,脸上都洋溢着笑,不用说话,慢慢来,会更好的。”


洛泽河镇的读书会就这样建立了起来,那其他乡镇是不是也可以呢?友佳与7个乡镇的中心学校校长和乡镇阅读负责人一一联系,希望彝良教师共读会里的老师在乡镇发挥带头作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共读。

回想起当初启发、发现和凝聚种子老师的方法,她决定在每个乡用一天时间举行一次乡镇教师培训,这次的培训不用请专家,而是由友佳和种子老师们做主导。

友佳在其他区域请公益讲师带过很多次研习,也学到了一些,带给彝良老师还是没有问题的。而各乡镇种子老师的分享,可以是班级实践分享,可以是共读分享,也可以上阅读课给大家看,“表达一种我们在行动的决心”,种子老师们都是认真准备、全力支持。有的乡镇是要求每所学校至少一个老师参加,规模大的学校两个老师参加;有的乡镇是全部语文老师参加;有的是全凭自愿,但中心校领导会根据实际情况去邀请“说服”年轻且孩子小的老师来参加。

培训之后,各乡镇招募愿意参与共读的老师,由此,除了“彝良种子教师读书会”,6个乡镇建立了自己的读书会。

其中筹办最好的是洛泽河镇读书会,这里有最多的种子老师,中心校校长王金贵一直对担当者的活动全力支持,自己也在共读群内,而杨锦松老师身为教研室主任成为了有力的行政推动力量。王平桂、余叶艳、朱明艳、罗兴勤几位核心种子教师作为榜样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大家一周一本书持续共读。

在牛街镇读书会,副校长黄训鲨全权负责推动,教科室主任吴长文、种子教师陈树会、文良美作为榜样推动。黄训鲨还创办了一个公众号,每期将老师们的交流记录整理后发在公众号内,这是唯一创办共读会公众号的乡镇。在友佳离开彝良后,牛街镇共读会持续了几期,“黄训鲨说要把这个读书会再弄起来一次,所以它还是死灰复燃了一次,读了两三期,但后来可能大家又忙又啥的,就又没有了。”

各个中心学校的校长也进入了乡镇读书会微信群中,其中5个校长都是在群里观望,只有一个校长,龙安镇中心学校的顾正兵跟读了一期,还认真写了读后感,他自然成为了2019年校长研习营的邀请对象。洛泽河镇的王金贵校长在2021年担当者组织的培训中高度肯定了“乡镇教师共读会”的价值,建议其他校长也组织起共读。

2.   推动改变乡镇中心校层面的尝试

中心学校校长的态度和行动对于判断本乡镇是否可以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来说至关重要。每次活动(如彩虹花等)启动之初,友佳都会联系中心校校长寻求联合推动,尽管行政推动有时会带来很多无效报名,但在友佳看来,中心校校长的行动至少体现了其态度。

2018年暑期,担当者行动举办了全国校长研习营,友佳邀请了时任两河镇中心学校校长吴凯、龙海镇中心学校校长余泽奇和角奎镇中心学校校长周云参加。下图为研习营的日程安排,从中可以看到研习营分为观念和行动两部分,重点在于围绕校园阅读环境的打造,从儿童观、教师团队打造和课程建设等部分来展开。


18年12月担当者举办“面向未来的教育家”首届校长访学活动,重在“走出去,打开视野,刺激自我改变的动机”。邀请校长到山西参观南明教育实验学校,运城国际学校和稷山县蔡村乡蔡村小学。

这次访学,友佳想将8月份参加过培训的校长再请出来,但正校长皆无法外出,于是3位副校长参与进来。“听了很受触动,但力量薄弱,正校长说话最好使,副校长的光和热很难发挥出来。”尽管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推动力,但这次访学结束后,两河镇和牛街镇开展了日有所诵和读书会。

2019年校长研习营,友佳再次邀请周云和3位没参加过的校长参加,但她没有明确感知到校长研习营的作用,校长们想要一套有可操作性的模式,回到学校就可以用,但当时的担当者无法提供。

2021年5月份,友佳邀请彝良教师到南明旗下的郑州加斯顿小学访学,她邀请了周钦和马简巧两位校长参加,想要打造他们所在的两所学校为阅读示范校,同时周云和王金贵两位校长也主动提出要参加。

这次培训结束回到学校,4位校长真的动了起来,友佳邀请陈美丽去彝良,周云让全部老师去听了晨诵,集体购买晨诵教材,签保密协议,使用课件。友佳认为,一是昭通市的评价体系发生了变化,“朗读”纳入了学生的考核内容;二是加斯顿小学的那次参访,以及陈美丽老师的分享对他产生了触动。

 3.   与县教育局的合作

合作之初,兴业证券、担当者行动与彝良县教育局签署了三方协议,为期3年,即2017-2019年;而在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就只是兴业证券与担当者行动签署了两方协议。在之后,担当者与彝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主要是区域运营官与教育局主管此模块的负责人的工作对接上。

比如友佳会将担当者行动在彝良的项目计划同步给潘主任,并会征询意见建议;在一些大型活动中会邀请教育局领导出席等。另外就是担当者行动曾根据当地的阅读情况制定了“3+1工程”,旨在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落实阅读常态化,此文件当时是由彝良县教育局发文,这体现了担当者与彝良教育局的合作模式。

此外,担当者也曾与彝良县教育局配合举办了一次“我的阅读教室大赛”,此次大赛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典范,因为活动参与面较广,且参与的老师由种子教师扩展到了其他老师,增加了更多数量的老师对于阅读的卷入程度,对于整个县域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详见:《一间乡村小学的教室可以是什么样子?

 

产出与成效:五年,这里发生了什么

1.  项目累计产出

 A. 图书资源

“彝良县阅读助学计划”从2017年4月启动至今,彝良190所小学的1387个班级配置了“兴视野图书角”,每个图书角配置的图书70-100本不等,共计配置图书11.1万册;在8个乡镇建设了9个阅读活动中心,每个阅读活动中心的图书3000-5000本图书不等,共计4.5万册。

B. 培养阅读种子教师

1)乡镇阅读研习:21场乡镇研习,全县的语文老师几乎都参与过;

2)县域阅读研习:5场县域研习,每场研习平均200位语文老师参与;

3)乡镇科学研习:2场乡镇研习,每场研习平均40位数学或科学老师参与;

4)县域科学研习:1场县域研习,180余位数学或者科学老师参与;

5)科学达人进校园/阅读与成长讲坛:10场,千余位学生参与;

6)县域“阅读教室”评选大赛:1场,196个教室参加,30个教室获奖;

7)彩虹花小额教师基金(每人400-1000元)支持老师在班级里开展阅读课程或科学活动:154人次;

8)种子教师(含校长)外出培训:145人次,86人左右;

9)参加担当者主办的三场全国阅读类大赛的老师数量:192人次参与,23人次获奖;

10)线上优质课程学习(语文、晨诵):44人次;

11)橡果书院儿童阅读指导师初级认证课程:64位老师参与学习,14位完成答辩获得认证;

12)橡果书院儿童阅读指导师中级认证课程:3人正在学习;

13)面向老师的儿童阅读通识课:126位老师完成学习并获得证书;

14)面向孩子的线上阅读直播课:近100个老师(班级)报名参与;

C. 搭建教师阅读共同体

1)成立彝良县级种子教师共读会:20余位核心种子教师共读50余本图书;

2)成立乡镇级教师共读会共6个:牛街镇、两河镇、洛泽河镇、龙安镇、角奎镇、柳溪乡,各自共读童书若干。


2.  真实的印记——如是他言

彝良5年服务结束之后,行动研究项目组成员(包括彝良区域运营官)重新回到这片土地,走访学校并访谈了教育局相关领导、部分中心校校长、学校校长和老师。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视角的访谈,更加深入地了解彝良五年阅读助学服务带来的影响。

A. 教育局领导谈对彝良县域的影响:

担当者行动在彝良5年的服务,一是补充了彝良县的图书资源,二是契合国家教育政策,助推彝良学科类教育提升。

“这5年真的特别感谢感谢兴业证券、担当者行动,还有赵友佳老师。建设了那么多图书角、活动中心,为我们补充了很多图书资源。得阅读者得天下,国家的教育政策中阅读是很重要的,阅读对于学科类教育、学生成长是很重要的,希望这项工作可以继续下去。”


B.老师谈项目对老师的影响:

1、为老师提供了情感与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在彝良读书会、担当者全国性项目交流群中可结识很多志同道合、志群相投的人,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交流。

长房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三位老师:訾成玲、胡永财、李忠强,他们就是因为阅读而结识的志同道合的“铁三角”,他们经常彼此督促阅读专业的学习,相互交流阅读实践的问题,也成为了关系要好的朋友。“有时候我看书变少了或参与阅读学习少了,他们就会指出我的问题,激励我改变。”其中一位老师谈到。

2、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老师成为“解放的老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从而改善了师生关系。

“我的改变就是担当者行动带着我去到南京参与学习,我看到那么多阅读做得好的老师在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我感觉很震撼,这可能就是我改变的契机。我喜欢窦桂梅老师,她说‘老师解放了学生才能解放’,我便尝试去做解放的老师,阅读是让我改变的重要因素,我的观念改变了,我对待我学生的方式方法也变了,我感觉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更活泼了,我们的关系也更好了。”


3、阅读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相处,找回更好的生命状态。

“彝良读书会对我的影响很大,开始加入的时候感觉自己可能没办法坚持,但慢慢地感觉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阅读就感觉缺少了些什么。”

“在做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参与担当者行动的项目,如橡果书院,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实践水平,同时孩子的反馈也给我正强化,有时候心情不好时也很想读书,慢慢的,我自己的生命状态都在发生改变。”


C.校长(老师)谈阅读对孩子的影响:

1、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盈生命;

2、提升学生理解力,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故事让孩子形成自居,会治愈孩子,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阅读对孩子的人生是很重要的,主要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这个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得阅读者得天下,现在的语文学科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阅读不好,其他学科也不好学,所以阅读的学生知识储备量大,对学科类学习是很重要的。”

“做阅读最开始是让孩子感觉开心、快乐,后面带着孩子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孩子的习惯会改变,抱着书阅读,也想要书作为礼物,对于生命的理解也会增强,这是从量到质的转变。”

“我的一个学生原生家庭有些不幸,孩子的心理也受到一些影响,但我发现他读了《我的妈妈是精灵》之后,他也许可以更加理解自己的妈妈了,他的心结也慢慢打开了。故事治愈了他,他也更爱阅读了。”

“我们班级里有个女孩,她很喜欢《狼王梦》,她说她每天晚上都会读给她妈妈听,她也把书推荐给了我,说是会改变三观的。她推荐给我的时候,我觉得她面对我是有信任和分享欲在的,这种是应该鼓励的,而且我读了,对于教育孩子的观念有很多启发,我还推荐给了其他老师。而且慢慢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好像变好了,也越来越有自信了。这个事例让我觉得孩子是有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的能力的,而且孩子是能通过阅读可以与别人建立起关系的。”

 



、梳理行动机制

社协同——彝良行动的前提

彝良走过的5年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互相合力、共同推进的结果。兴业证券和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为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出资对口帮扶彝良县域发展,其中在教育扶贫领域,引入专业阅读教育助学服务的提供者——担当者行动的项目与服务,并与彝良县委县政府、教育局达成共识,在5年的时间里,资金支持+专业服务+行政推动,共同促进彝良阅读教育的改变与进步。

 

 


专人专区运营机制——区域运营官

彝良项目派驻了全职工作人员去做运营,专人负责专区的方式具有周期稳定的驻点+高频率走访连结+及时的跟进反馈的特点,对于项目的扎实落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区域运营官对于所负责区域的一切事务都具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这背后一方面是因为担当者行动的“相信文化”,对于每一位伙伴都保有巨大的信任和包容;另一方面与机构的工作方式有关,担当者行动工作常常面临“不确定因素”和“差异因素”的干扰。如县域运营过程中,每个地区所面临的教育生态都不尽相同,需要做出的应对策略也不尽相同。面对复杂的“差异因素”,区域运营官也需要获取自主决策权,在不同环境下迅速做出反应。


彝良县域运营模式

担当者行动在彝良的服务模式总结为:本土化+外部支持者+在地共同体+政府合作(参考「县域模式整体格局」《教育公益组织县域模式研究》)




项目进入之初,在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和牵引下,担当者行动与彝良县委县政府、彝良县教育局达成合作共识,在获得行政自上而下的项目执行准入门槛之后,5年的阅读教育项目主要是根植于本地来执行的,更突显自下而上的动员特征,培养本地阅读种子教师,支持种子教师在本班级进行阅读实践;培育在地阅读成长共同体——教师共读会。


担当者在县域运营中的专业性

担当者行动在彝良5年的服务中所生成与沉淀出来的专业性不仅仅是在阅读教育领域方向的专业性,最主要的是这过程中,如何为老师充权增能,培养其成为阅读种子教师,担当者行动逐步摸索出一套专业技术。

1.  “驯养”——好的关系是基础  

在服务彝良过程中,运营官非常看重与老师们关系的建立。关系的构建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发现潜在种子教师,建立初步关系——建立深度联结,彼此“驯养”

发现潜在种子教师主要是通过:老师们在参与项目中的表现、实地走访学校与之交流、可信任的中心校、教育局领导推荐这三种方式,并通过走访座谈、线上线下活动反馈的方式与老师们增进了解和熟悉程度,建立初步的联结。

读书会、外出访学、教师培训等多种项目、活动的卷入,不断加深运营官与教师双方之间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认同,渐渐成为志同道合的阅读推广伙伴。

在共同阅读和共同生活中,担当者的公益服务精神、阅读专业性给到老师们支持;老师们自我革新的勇气、对儿童阅读的热爱和坚持也激励和支持着担当者,彼此的价值感、成就感在日益增进的互动中更加深化。

不管是彝良运营官或是彝良老师,都喜欢把他们的关系叫做“彼此驯养”,这是《小王子》这本书里的词,指的是两个人互相尊重,愿意花时间了解彼此,是一种彼此相连独一无二的关系。这就是担当者彝良运营官与彝良老师关系最好的描述吧。

2.  阅读教育的专业性——教师成长的核心内容

担当者行动认为阅读教育是有专业性的,并依据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来进行项目设计。在阅读循环圈中,为了指导孩子阅读,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要在阅读选择(选书)、阅读行为(阅读)、阅读回应(回应)等三个方面习得专业的技术。

在彝良服务中也是如此,通过教师培训、彩虹花小额基金、外出访学、书籍共读等指向老师阅读理念改变和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的项目,使得老师们可以:了解优质童书的特点,能够鉴赏童书,从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童书;给孩子自由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并能进行一些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能力上阅读课,深度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3.  个体到环境——为教师搭建支持性系统

担当者行动在服务教师过程中坚持增能理论,增能理论强调服务者要保持多层次的整全视角,不仅支持服务对象自身的变化,还应促成其与他人合作成为共同体,并改善其所处的环境和规则。

因此,担当者行动在培养阅读种子教师的过程中,除了为老师自身成长提供培训、学习和实践机会,还从老师所处的实际情境出发,建立乡镇、县域教师成长共同体,使得共同体成为老师们学习交流、相互支持的组织;搭建起从学校到乡镇中心校到教育局的支持性体系,开展一系列面向校长、教育局领导的研习营、论坛等,强化共识阅读理念,从而改善整个县域阅读生态,优化老师们阅读实践的环境和土壤。

 4.  看见需求——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

充分运用专业成长激励+公益价值激励+共同体激励+资源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的结合。

专业成长激励是指,老师们在担当者提供的阅读领航员教师培训、外出访学等项目的学习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满足他们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渴望,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感。

公益价值激励指的老师们都表示在参与担当者的项目和服务中,总会被担当者行动的真诚、纯粹的公益精神感动,也体会到自己参与公益,帮助他人的价值。

共同体激励是指老师们在教师读书会中共同阅读、探讨如何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上等,也会彼此鼓励,共同进步,读书会成员由学习共同体到情感共同体,给老师个人的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

此外还有辅助性激励方式——资源激励,比如担当者行动为阅读种子老师提供的外出参访和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激励是让老师们能够看到“好处”的比较直接的方式。

担当者行动在培养种子教师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上多种激励方式的综合使用。

 

五、反思中面向未来的行动

县域运营的过去与未来

1.  彝良模式是阶段性存在

对于彝良县域的运营模式,担当者最开始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实施路径,很多做法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生发的,很多经验也是复盘反思中总结的,因此彝良模式其实是担当者在探索阅读教育县域模式中的阶段性产物。

它的确产生了一些成效,最突出的是通过运营官五年的服务,在彝良县当地培养了一批阅读种子教师。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比如担当者与彝良教育主管部门的协同合作并不深入,彝良县教育局领导也曾提出:在过去五年中,彝良县教育局作为主体参与的事务并不多,往往是担当者行动执行项目,教育局进行配合为主,这样就难以形成更大的合力。这启示担当者在接下来的县域合作中,应充分动员,厘清双方的合作框架,明晰双方的角色与定位,保持持续良好的沟通,同时将服务项目融入到当地教育规划之中。

还比如那些被培养起来的种子教师在后续的成长中,担当者及运营官都无法给到更专业和系统的支持,这也是后来担当者开发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橡果书院的原因。

2.  县域运营模式的迭代

于担当者行动而言,县域模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内容上深度课程化+形式上高度嵌入式。

担当者县域模式的下一个样板是湖南省醴陵市,醴陵模式比起彝良的进一步发展在于:

A. 担当者行动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更加密切,并且在合作中切实突出了当地教育部门的主体地位,将提供的阅读助学服务深度嵌入当地教育事业规划体系之中,形成聚合效应。

B. 服务项目比起当时在彝良更加注重「阅读课程化」,引入专业的专家团队和阅读课程体系,深入扎实推进阅读。

3.  县域运营的人力配置与合理规划

彝良的运营中很关键的人力配置是“区域运营官”的存在。这个角色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驻点在当地,高频率走访学校、连接老师,及时反馈。这个技术对项目的运营是非常有效的。但随着机构规模化的扩大,目前全国的项目点县域是按照“北方、华东、华中、西南”等这样的大区来分属运营者的,也就是大区经理制,大区经理以下几乎没有专管一个县域的运营者,这就意味着现在的运营颗粒度比区域运营官更大,而且是无法驻点到县域的,那也就无法实现“区域协调员”的核心技术“高频率走访学校、连接老师”。那么如何实现运营的有效,如何配置合理的人力是很重要的议题。

此外,在彝良5年的服务中,主要是依靠区域运营官一己之力来做项目推动,于区域运营而言,机构的顶层化设计、人力配置以及对人的培养支持都是不够的。未来机构应该是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区域运营的整体规划,同时依据区域和项目的深度与规模,配置与之相匹配的人力岗位,并提供岗位需要的能力建设与培训,持续提升其胜任能力。


从逻辑自洽到实施自洽

担当者行动的使命目标是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阅读,而一直以来项目设计的主要路径为间接干预法:即培养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乡村教师),进而指导学生阅读,促进学生成长。

在彝良行动中尤其突出的是,5年的时间在彝良培养了一批阅读种子教师,他们的阅读理念改变了,阅读专业能力提升了,但下一步如何抵达乡村孩子,仍然没有清晰的实践路径。

比如我们期待教师可以做阅读活动、上阅读课,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相应的项目设计,也没有明确的实施机制和评估机制。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孩子们是否有产生了变化。相当于项目没有形成闭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明晰相关设计,并通过实践验证成效,从而明确抵达孩子的干预路径。






自组织与共同体

担当者行动在彝良培养了一批阅读种子教师,并尝试将种子教师组织起来,形成读书会等共同体,但如今回望,读书会等共同体未能很好地存活下来。反思其中的缘由可能是因为彝良读书会主要是依靠担当者行动工作人员在组织,从需求到责任都未能有效转移到当地种子教师身上,也就是让她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

而综观担当者在其他县域尝试建立的读书会,大多也都已经消亡,个别读书会仍然存在,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将阅读这件事当成是必要的事。所以如何激发起共同体的需求和责任“自主化”是担当者行动面临的重要课题。


设计的起点与闭环

在彝良区域5年中组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教师培训,邀请公益讲师为当地教师做分享。但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场培训之前有对教师的发展阶段、认知水平等做过需求评估,也就是说“担当者给的”是否就是“当地老师需要的或与之匹配的”。

而在培训结束之后,也未能就培训是否达成既定目标以及参与培训老师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评价,所以无从得知培训做得怎么样,老师们感觉如何。这样一来,项目缺少了两端:起点的需求评估与闭环的成效评估,这对于项目的改进和有效性都是极为不利的,小到一场教师培训,大到一个区域的运营,皆为此理。直到现在,担当者行动的很多项目都依然缺少这两端。



 写在后面的话 

在书写这份《彝良行动研究报告》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诸多一手资料与素材,明明需要从素材中抽象与总结,但却往往陷入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中无法自拔,因为他们是那样鲜活、精彩、丰盈。

理性地说,彝良五年阅读助学行动的发起主体是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和担当者行动,但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了区域运营官友佳身上。友佳太特别了,她的韧性、干劲儿少有,她的执着、坚定更是少见。这五年,她与彝良老师一时一刻的联结,在彝良土地上一步一寸的行走,她的幸福、痛苦都与此相关。她曾提过伯格理的《用生命爱中国》对她有很深影响,她又何尝不是同样践行了自己心中的信仰。

所以,这份报告不只是关于一个公益机构做了什么的叙述,更是关于一片土地的改变和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

还有,感谢那些一路同行的伙伴。



图文来源:担当者行动公众号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