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主题书单|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推荐
发布时间:2023-10-13
浏览量:52
图片



图片



科·学·阅·读






图片


在阅读领域中

科学阅读的意义何在

对于必须面对未来世界的儿童来说

科学阅读有哪些当下和深远的价值


在亲近母语二十周年庆典的在线直播中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

讲述了他的观点与建议


科学阅读对儿童无疑是重要的

那么应该读什么?从哪里开始?怎么读

吴教授为大家列出了三份书单

涵盖科学名著、科学思想史和科学传记

一起来看!







各位老师好!谢谢徐冬梅老师的邀请,让我在这样一个场合讲一讲科学阅读。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科学阅读从科学史开始》。

首先,祝贺亲近母语成立20周年。“亲近母语”是徐老师等人发起的一场儿童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来让儿童亲近母语,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家。”

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个民族,近一二百年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历过剧烈而又惨烈的文明转型运动,古老的农耕文明正在经受工业文明的强劲洗礼。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守护我们古老的中国文化呢?

既然“语言是存在的家”,那么,学习汉语,守护汉语,就是守护中国文化之根的必由之路。保卫母语,亲近母语,就是中国文化当代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想,在亲近母语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甚至是讨论。那就是——在阅读领域中,科学阅读的意义何在?地位如何?

我们知道,“科学”是一个舶来品,来自西方,科学最先讲希腊语,近代陆陆续续讲拉丁语,讲英语,讲德语,讲法语,甚至讲俄语。那么科学能不能讲中文?能不能讲汉语?当然是可以的。

事实上,我们知道近代几百年,西方的科学到了中国以后,陆陆续续地被我们的前辈翻译成精确恰当而又优美的汉语。中国人通过汉语也能学会科学,并且也能够对科学有所贡献。这足以说明什么问题呢?语言是开放的,语言是流动的,语言是不断的来改变自身的。所以,母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一个范畴,它仍然处在了流动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下,母语也在变化,有它不同的范围。

既然说“语言是开放的”,那么,亲近母语和科学阅读并不矛盾。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当代,科学阅读也应该提到亲近母语的范围之中。

过去,我们讲阅读一般首先是文学阅读,然后是历史阅读,哲学阅读,阅读的范围可以不断扩展,但是,人们通常容易把它陷于一种对文科的范畴。亲近母语就是亲近文化,就是捍卫文化,延续文化,而科学是当代文化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说,科学阅读也应该纳入亲近母语的范围。

此前,徐老师也跟我多次谈过,认为要把科学阅读做起来,提上日程,提上正轨。

我们一说科学就很容易混同于技术,把学科学等同于解题,解决问题。我们大部分人,还远远没有意识到科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它首先是一种文化。科学背后,意味着一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是文化,科学是三观,要习得这种类型的文化,光学会解题是不够的,它需要阅读。

因为阅读是习得文化、沉浸文化的最好的方式,甚至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方式。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科学阅读”。

科学阅读应该纳入亲近母语的范围,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那么,如何把科学文化纳入我们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让科学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内在的要素,而不总是一种外在的工具呢?

科学阅读之所以还没法全面推开。第一个是我们观念上的问题,第二个呢,我想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我们怎么进行科学阅读?我们缺乏足够的阅读材料,我们缺乏足够好的阅读材料。中小学的儿童读物里面,也缺少科学阅读的材料。

所以,我今天提出一个概念叫“科学阅读从科学史开始”。

科学史是什么?第一个是指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第二个是指科学史名著。从这两类名著入手,我们来进行科学阅读。

有人问:“科学名著我们怎么能读得懂呢?”其实不然。比如说,科学历史上的科学名著,它们本身就已经内化到了我们现代科学的体系之中。从理科内容角度说,它并不是很艰深的,难的倒是它的历史背景。所以,我们需要有比较好的解读,做比较好的导读工作。

有人问:“科学史名著是不是很艰深呢?”对的,但是我们也有通俗类的科学史,有供少年儿童阅读的通俗科学史。通过科学史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这种文化,而且也会帮助我们学习科学,学习解题。我们中国人的理科学习目标是解题,高考就是要解题,事实上,我们理解了科学,对于解题也有很重要的帮助。






有人还会问:“我们怎么开始?从哪儿开始?”接下来,我想为大家提供三个书单,并结合书单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个是一份最简书单只有四本书。

第一本是爱因斯坦的《思想与观念》。这是爱因斯坦生前自己参与编写的一个他自己的思想文集,现在,中文版已经出版,翻译非常不错。

这本书系统总结了爱因斯坦毕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他去世之前一两年编就,反映了爱因斯坦的整个思想体系。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位科学家,他是物理学的革命者,刷新了物理学的理论体系,颠覆了自牛顿以来的物理学体系,创立了崭新的基础物理学,就是相对论。而且,爱因斯坦也有深厚的哲学素养,代表着西方世界在科学上有成就的思想家的水平。

另外,爱因斯坦还代表了一种新型的科学家形象,也就是关注社会,关注正义,关注人类未来。所以,爱因斯坦很有代表性。我们读爱因斯坦的作品,可以深刻体会当代科学文化的基本含义。这本书内容也比较浅显,普通人都可以从中获益。

第二本书是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伽莫夫是一个乌克兰裔的美国物理学家,他在20世纪的科学史上成就是很大的,虽然他没有拿过诺贝尔奖,但好几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现在一般认为,他没拿诺贝尔奖主要和他去世太早有关系。

伽莫夫是大爆炸宇宙模型的首创者,也是粒子加速器的一个早期的理论构造者,他还是分子编码的一个早期的提出者。

他这个人在很多领域里都有重要的理论建树,而这个人又特别擅长讲故事。他可以把科学理论用极为通俗的故事讲出来,讲得妙趣横生。

伽莫夫还擅于绘画,所以,这本书里面有他自己画的很多插图。他把他那个年代科学对世界的理解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我想,少年儿童在老师或者父母的带领下来阅读这本书,也都是可以从中获益的。

第三本是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这本书写得比较早,是20世纪初出版的,当时就获得了爱因斯坦等人的大力赞扬。原著通俗易懂,中文翻译美轮美奂。这本书把数学这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的各个部分,做了一些通俗的介绍,非常值得阅读。

第四本书是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版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卡逊是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他这本书写的是农药滥施滥用,使得大地被污染。春天就成了没有鸟叫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直接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这本书写的优美生动,也很深刻,引人深思。

我提供这份极简书单,其实表达了科学阅读的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当代性,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第二个是全面性,以伽莫夫为代表;第三个是时代性,以卡逊为代表。

少年儿童可以在父母或者老师的带领下来阅读这四本书,因为是少年儿童阅读,并不要求儿童从头读到尾,可以局部读,可以以点带面地读。

第二份书单,更长一点,有二十本书,当然,这些不一定都符合少年儿童,可以符合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家长。

科学思想类有十本书——


图片


除了刚才提到的《思想与观念》《从一到无穷大》《寂静的春天》,还有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

其中,温伯格的《最初三分钟》,讲述的是宇宙最初三分钟的故事。温伯格是一位物理学大家,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写出的宇宙的故事,权威深刻而又发人深省。

薛定谔本人是一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写的这本《生命是什么》,对后面的分子生物学影响深远。

普利高津的《确定性的终结》,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当代科学前沿的一些思想。

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是一本关于进化论的当代著作,非常有影响。进化论是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基石,普通人怎么理解进化论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书中讲得非常好,从自私的基因的角度来讲述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的基本要义。

第十本书,我推荐的是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是一本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本书,它是介于历史学和人类学以及进化论之间的一本文理贯通的著作。

另外十本是科学传记类的——


图片


贝尔的《数学大师》是一本数学家群体传记。《牛顿传》《法拉第传》《达尔文回忆录》《巴斯德传》《爱因斯坦传》《别逗了费曼先生》都是科学家个人传。

《双螺旋》讲述的是发现DNA螺旋模型的故事,由发现者沃森本人写作。

格雷克的《信息简史》以及穆克吉的《众病之王》,也都是十分不错的作品。

这十部科学传记类作品,生动有趣,而且深刻全面,描述了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学科或者一项理论的前世今生,非常有阅读价值。阅读这些书,我们可以直面科学家的生活,直面一个科学理论的诞生的过程。

如果有人觉得20本还不够,我还有第三份书单

我本人主持了一个叫做“高山科学经典”的阅读活动。这个活动,一共选取了100部书,包括科学名著40部,科学史名著40部,科学哲学名著20部。从科、史、哲三个角度,整体对科学的各个方面做了一个概述。

每期我们都会请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或者人文学者来主导。通过这个导读、对谈和问题回答的方式,对一本书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好多平台都向公众发布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加!也欢迎大家带着孩子来参加!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最近的一本新书《科学的历程》(少儿版)。


图片

《科学的历程》(少儿版)  

吴国盛 / 著

中信出版社


《科学的历程》是一部老书,最早出版于1995年。一直有人希望把它改编成一个少儿版。最近,少儿版终于出版了。全书分上下两册,绘本形式更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能把它作为一个给儿童阅读的教材。


图片


如何进行科学阅读呢?方案就是阅读科学史,阅读科学史上的科学名著,以及直接阅读。

亲近母语,用汉语来阅读科学,是我们科学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存在的家,阅读是树立正确三观的根本途径。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本身不光是技术,不光是解题。

要让科学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应该把它当作文化来理解,把它当成文化来吸收。科学阅读对于科学文化的理解和吸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必由之路。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END】


*以上内容整理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先生在“亲20在线庆典丨‘以阅读向未来’大咖直播暨中文分级阅读体系性产品发布会”活动中的演讲,囿于篇幅,内容有所精简。



图文来源:亲近母语公众号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