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绘本去旅行 | 蜀中胜地的诗韵与烟火
发布时间:2025-11-11
浏览量:24

跟着绘本去旅行

蜀中胜地的诗韵与烟火



编者按


这个夏天,我们邀您开启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绘本教学公众号特别策划了“跟着绘本去旅行”系列,以“山水间的古典诗意”为主题,每周推出三篇精选内容,带大小朋友们循着诗词的足迹,探访那些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名城。

每一座古城都是立体的史书,每一首诗词都是时光的注脚。我们希望通过姚颖老师《我和唐诗有个约会》《我和宋词有个约会》中的经典解读,搭配精心挑选的绘本读物,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数字,让诗词成为可触摸的风景。

第二站,我们出发前往 “蜀中胜地” 成都。这座浸润着诗意的蓉城,既有 “锦江春色来天地” 的秀丽风光,也有 “安得广厦千万间” 的家国情怀。接下来,就让我们在诗词里重温旧梦,在绘本中解锁新知,在山水间遇见千年。




蜀中胜地——成都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入蜀,蜀国灭亡。为加强中央集权制,秦国在蜀地设置蜀郡,秦大将司马错重筑成都城,作为蜀郡首府。

成都乃至四川能有今天,都江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它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孕育了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遂设置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因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

成都在五代时又遍植芙蓉,故又称“芙蓉城”或“蓉城”。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晋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赋》中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五都会之一。唐代,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与长安、扬州、敦煌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都会。这其中似乎比较难于想象的是敦煌也能位列其中,但是想到莫高窟繁盛的佛教文化便可推测当时经济也必是非常发达的。


绘本推荐


《嗨,成都》



作者:李欣欣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和胖达一起探索成都的大风光和小秘密吧!看一看可爱的“ ”大熊猫,听一听清脆悦 的四川扬琴,喝一喝很有成都滋味的坝坝茶……成为“小小旅行家”,探寻每座城市的故事。



《何以成都》


作者:高蒙河 颜劲松 何芙蓉 李叶蔚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绘本内容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关于东华门遗址各种考古发掘报告、研究报告、图片资料,以及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都简史》等资料为依据,进行挑选整理。绘本的结构、内容都由成都考古研究院及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反复论证、把关,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让绘本在有趣、好读的同时实现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都江堰》

作者:姚青锋 王刚 杨绪波/主编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都江堰》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中国建筑设计奖金奖获得者倾力打造。绘本介绍了四川成都的都江堰。


《探秘古蜀国》

作者:成都博物馆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本书是一本百科知识类绘本。由成都博物馆主编,综合了多年来学者们对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和商业街船棺葬遗迹等多处古蜀遗迹的研究成果,以古蜀时期重要的文物为依据,展现了几千年前古蜀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小读者描绘了一幅古蜀王国的生活全景图。

书中从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开始,分为古蜀历史、日常生活、交流融合、精湛工艺和神秘信仰五大章节,借助古蜀王“杜宇”的形象,穿越时空,带领小读者了解古蜀国。书中有大量手工艺流程图,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手工艺作品和制作过程。同时“考古小知识”和“你知道吗?”两个小栏目,为小读者补充了更多历史考古学方面的知识。书中展示的文物名片用趣味的对话形式为小读者解说文物的用途和意义。整本书富有趣味、知识丰富,帮助小读者了解古蜀文明,开拓视野,积累历史考古学知识。




《蓉城趣谈:诗词里的成都名片》



作者:唐春兰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从美食茶饮、音乐戏曲、古寺道观、历史古迹、山川溪河、花卉树木、民物风俗和成都美名的维度对古今有代表性的300多首描写成都的诗词进行赏析与品读,将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都特色融于一体,向世人展示成都的文化名片。本书每一章都开设了丰富的专栏,以新颖有趣的文学故事的形式讲解诗中成都;每一首古诗都配有“古诗今意”,以幽默优美、通俗简洁的白话文意译古诗词,激活古诗词的鲜活元素,提升古诗词的整体意境,并与现代生活相融,展现成都之美。




心忧天下居陋室——杜甫草堂



背景检索


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这草堂之内,却顽强的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绝句》中所描写的动静交替的怡然景色,只是诗人的美好理想。《江畔独步寻花》也许是春日里诗人难得的闲情雅致的表达。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身,凭借这茅屋遮风挡雨。

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也和他的前辈一样,从20岁开始就游学,漫游了吴越和齐赵等地。759年,已近天命之年的杜甫弃官西行,经天水颠沛流离地来到了四川,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240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当然做“诗圣”好像并不如听上去那么好,总要担些为民分忧为国解难的活儿,劳心劳力不说,而且还可能要为自己的生计操心烦忧。


诗词作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阅读导航


狂风怒号,简陋的茅屋在瑟瑟发抖,可上苍连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他,秋风照样肆虐地呼啸着,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顶席卷而去。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正如霍松林先生评价的:“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就这样,诗人饱蘸激情,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这首吟咏不衰的现实主义名篇。


诗词作品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阅读导航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憨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懒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景点寻踪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草堂现在的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厅、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堂内花径前的有“草堂”二字的影壁我很喜欢,很值得留影,别处似乎还未见到如此有趣的影壁,集古朴和时尚于一身。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在这宁静恬淡中还是让人能够些许体味诗人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重责任感。


书籍推荐



《杜甫传》



作者:冯至/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杜甫是众人皆知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可谓历尽坎坷。尽管生活困苦,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篇。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冯至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知己般的共鸣。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绎杜甫的人生和诗心,表彰“诗圣”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借以排遣自己家国之爱无处安放的苦闷。这是一部心与心交谈的诗人传记。



熊猫锦城游历记

——茅草人的愿望》



作者:于渊 林立/著

沧石教育/绘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杜甫草堂是成都的著名文化名片之一,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草堂的自然风貌和格局布置,领略到杜甫的诗歌之美和家国情怀,还能遇到草堂的守护精灵——茅草人。这个守护精灵一直在努力实现着诗人的一个愿望,你知道是什么愿望吗?


锦官城外柏森森——武侯祠


诗词作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阅读导航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甫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景点寻踪

去成都旅游,三国是绕不开的历史,如果您对历史感兴趣,对三国故事感兴趣,那么三国圣地武侯祠非去不可啦!成都有武侯区,有南门武侯祠大街,都是因武侯祠而得名。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还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三国帝陵,同时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小的帝陵之一。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之一。

整个武侯祠博物馆分为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武侯祠古柏苍翠,红墙环绕,显得古朴庄重。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摆在一条中轴线上,一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其他建筑。祠堂内最有特色的是唐碑,伫立于大门至二门之间,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四年刻立,裴度撰文,柳公绰书丹,鲁建刻字。此碑因文章、书法、篆刻绝妙和所称颂的诸葛亮的功德绝世,在明代被誉为“三绝碑”。

武侯祠里最让人震撼的是《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两块碑。此碑为宋代忠良岳飞所写,前一部分是行书,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行草,写到最后,干脆变成了狂草。岳飞写《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心中一定有诸葛亮心中一样的悲凉!岳飞所写的《前出师表》中共有十三个帝字,这十三个帝字,个个写法都不同,充分表达了岳飞对自己君主的一种思辨思想。首先君主是嬗变的,宠你时爱民如字,怨你时则六亲不认。有一个帝字写得像一个“跳舞的戏子”,不知这是否是一种颇含深意的嘲讽?

游览完武侯祠,感受了庄严肃穆和宁静古朴之后,还可以去与其毗邻的锦里去转一转。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武侯祠,变得越来越富有现代感和时代特色。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是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


书籍推荐


作者:井延凤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着层层叠叠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它们深藏在古迹、市廛、民居等空间与日常生活中,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精神气质。《成都文学地图》讲叙成都的历史沿革,描画了宽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白夜酒吧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样貌,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文学中成都的历史与现在。



食在成都


成都的小吃美食对于老饕们真可谓是一大享受了。而且不仅仅是好吃,还“便宜得紧喏”(用四川话讲)。哪怕你是一位“有了时间没有钱的”穷学生,囊中那几枚铜板也足以让你乘兴而归。谈起四川,蜀中川菜让人垂涎,“百菜百味”,麻辣鲜香,让人难忘。天南地北的人向往成都,就是想品够四川的小吃。入蜀逛蓉城,街头小巷的风味小吃,加上蜀地特有的茶馆和茶馆文化,听听龙门阵,坐坐小竹椅,的确会让人“耍得很得意”(玩的很开心的意思)。

成都名小吃品种繁多:以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饺;从糕团汤元到筵席细点;从凉抖冷食到热饮羹汤;从锅煎油烙到蒸煮烘烤,堪称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甜咸酸辣各味俱全。

成都小吃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各种糕饼、羹汤、及席菜细点,另外还有一个与外地小吃不同的地方,就是小吃还包括一些肉类食品,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棒棒鸡”、“怪味兔”、“软烧鸭子”、“小笼蒸牛肉”等等,这又是成都小吃的一大特点。成都小吃之有名,还在于口味之丰富。成都小吃口味特别多是其它地方小吃所不能比拟的,常用的口味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红油、怪味、家常、麻辣、咸鲜、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种,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品种又各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变化。

只要游逛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人们无不被成都人精湛的手艺和烹饪技术所倾倒,特别佩服他们在做风味小吃上有如此的灵气。做面食,地处西南的成都人也做成了自己的强项,几乎街边的小店没有不卖面的,各有各的热闹。


书籍推荐



《寻味成都》




作者:郭子久/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成都,天府之国,旅游胜地。不仅有好山好水,也有着以麻辣、香辣风味为主的美食,很多旅游者都因此慕名而来。本书以地方特色美食为主线,展现了地方的旅游资源,当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同时讲述了许多个有关家乡美食的故事和作者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之情。全书甄选了几十处旅游地和脍炙人口的美食,定会让你的旅行畅快而难忘,边游边吃,在旅游的过程中体味美食,在体味美食中享受旅途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