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彼此相互依存。自2022年起,小鹏绿色家园环境教育项目先后推出了「大象要回家」与「小鸟集合啦」两款原创生态桌游,用游戏的形式让环境教育真正融入家庭、课堂、社区、自然保护地等各种真实场景,提升儿童及其家庭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更可持续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
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Be part of the plan”为主题,呼吁所有人共同采取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几本生态童书提供了不同的答案。

《常与小熊》
[越]阮庄 著 [越]吉特·勇 绘
李想 译
在亲眼目睹黑熊遭人类虐待的惨状后,越南女孩“常”立志成为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常如愿成为了吉仙国家公园的动物保护志愿者,她与其他国家的志愿者一起照顾从偷猎者手中解救出来的动物们,并帮助它们重回大自然。

为了帮助两个月大的马来熊宝宝“索亚”重回大自然,常不断训练它的野外生存能力,不辞辛苦为它寻找适合的森林栖息地。放归森林后,胆小的“索亚”慢慢适应了野外的生活,学会了自己觅食和狩猎,也学会了不再依赖人类。常也逐渐意识到是时候和“索亚”说再见了……

本书将越南的传统绘画艺术与漫画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越南热带雨林生机盎然却又残酷的景色、常与索亚朝夕相处的温情,展现了野生动物保护者守护生命的决心与努力。
《常与小熊》改编自作者阮庄的真实经历,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熊科组专家,她希望通过这个故事鼓励和启发更多读者勇敢追寻梦想,共同努力为野生动物们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安全的世界。

《濒危水生动物系列:中华鲟》
杨海萍 著
涂宣 绘
白鲟被宣布灭绝,长江鲟被宣布野外灭绝,那么中华鲟呢?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现在却已成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不由得让我们反思人类行为的正当性。当我们不得不在大江大河建坝的时候,记得请给洄游鱼类留一条生命通道;否则,“不得不”便不应成为理由。

《中华鲟》立足儿童视角,用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讲述濒危水生动物中华鲟的科普知识,包括其外观特点、洄游方式、生活环境等,并介绍了它们的生存现状以及科学家在保护濒危水生动物工作中所做的贡献。

《物种入侵》
冉浩 著
这是第一本系统性向公众介绍物种入侵现象、立足我国本土生态情况且面向市场的原创科普书。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引入,用九个章节并选择了如红火蚁、福寿螺、紫茎泽兰等典型物种,分析与生物入侵现象有关的重要问题。
生物入侵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入侵物种可能有着美丽的外表,却充满危险与侵略性。

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案例数不胜数。如以其覆满鳞甲的躯干和凶猛性情闻名的鳄雀鳝,当它出现在野外水域时,会大量捕食其它鱼类,甚至吃光所有鱼类,直接影响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植物的侵略则更加隐蔽且“无声”,它们通过压制或排挤,形成单优势种群,让本地物种逐渐消失灭绝。
阅读本书了解生物侵入的基本知识、识别常见的入侵种类;在生活中用你的火眼金睛,让它们无处遁形。

《飞蛾:自然选择的故事》
[英]伊莎贝尔·托马斯 著
[瑞典]丹尼尔·埃格纽斯 绘
桦尺蛾栖息在灰白斑驳的白桦树上。起初,它们大部分是浅色的,可以巧妙隐身,躲开饥饿的捕食者。
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空气中煤烟弥漫,连白桦树都被熏黑了,原本较为安全的浅色桦尺蛾突然成为了显眼的目标,而原本极少数的深色桦尺蛾则摇身一变成为了伪装高手,得以生存繁衍。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伯纳德·凯特威尔最早观察到这个现象,他通过一系列野外与对照实验,最终证实了环境对于生物种群的影响:在干净的森林中黑蛾被捕食的数量比与环境搭配的白蛾要多,而在被煤烟覆盖的区域则相反。
接下来,当人们开始改善环境、治理污染时,桦尺蛾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貌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却可能潜藏着深远的影响。在感叹飞蛾改变与适应的能力之余,我们更应明白“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

《唤回狼群:捕食者如何挽救生态系统》
[加]裘德·伊莎贝拉 著
[加]金·史密斯 绘
陈玉新 译
捕食者就一定是“反派“”吗?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观点。19世纪末,美国黄石公园的狼群被消灭殆尽,人们原以为“最大的威胁”被消除后,公园内应该更加“和谐”,但结果却是整个生态环境濒临崩溃:动物锐减、植物萧索,连河道都变得又深又直……这一切居然是被保护对象——马鹿惹的祸。

此时人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于是重新将狼群引入公园,生态环境果然随之逐渐恢复稳定。书中分析了多条食物链,展示了狼群在维护公园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狼的回归,虽然让马鹿的数量减少,却保护了树木、昆虫、河狸、狐狸、黑熊、浆果甚至地下水……作者用狼群的故事,直观地展示了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复杂、微妙的联系。
人类的干预,既可以破坏生态平衡,也能让自然恢复。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是巨大的,你或许就是涟漪的中心。
今日互动
评论区分享能代表你家乡的某种生物,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及重要性。5月27日抽三位鹏友送出“生态童书盲盒”各一份。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