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每个孩子(以及每个大人小时候)都被问过:长大想当什么呀?
孩子扬起小脸:当医生!当科学家!当宇航员!大人会摸摸头:真棒!加油!
也有孩子想当饲养员,当水手,当公主,当奥特曼……大人笑笑,心中默念:童言无忌。
但不管怎么样,小孩子对未来的向往总是热切的,浪漫的。而等他们渐渐长大,真要面对未来选择时,却反而犹豫了,纠结了。
不信吗?你去问一个高中生:未来想做什么工作?大概率会面对一张茫然,欲言又止的脸。
为什么呢?看看周遭,并不难找到答案——
各种志愿填报指南刷屏网络,“文科无用论”成为餐桌上的热议话题,就业率排行榜成为家长为孩子规划人生的标尺……焦虑正在吞噬热爱,抹杀梦想,将本该丰富的人生,变得单薄苍白。
今天推荐的这些传记绘本,正是一剂治愈焦虑的良药。它们用真实的故事告诉孩子——
世界需要的不是标准化答案,而是敢于打破规则的人;人生的价值从不在于专业冷热,而在于你如何用热爱照亮世界。
翻开这些传记绘本,孩子会发现:
发明盲文的路易斯·布莱叶若活在今天,或许会被劝“盲人学什么文字”;
研究鲨鱼的尤金妮亚可能受到“女孩搞什么野外考察”的质疑;
用驴子送书的乡村教师路易斯,在功利视角下更是“毫无前途”……
但这些“非主流”选择,最终都成为了照亮人类文明的星光。
我们一起,走入这片星光——
推荐理由:
看不见光的人,成为了光。
5岁失明的路易斯·布莱叶,15岁发明盲文的故事,最震撼的并非少年天才的智慧,而是他作为盲童的切肤之痛。

当他发现盲人学校只有寥寥几本浮雕书籍时,不是抱怨“世界对我不公”,而是选择成为改变规则的人。

这本书让孩子理解:真正的职业价值,在于解决他人的困境。当更多孩子学会用这样的视角看世界,或许未来会出现更多“冷门但重要”的职业选择。
推荐理由:
给“不实用”一个机会。
当家长纠正孩子“把积木搭得歪七扭八”时,高迪的故事是孩子们最好的辩护词。

圣家堂的曲线立柱、古埃尔公园的糖果长椅——这些被当代人奉为杰作的建筑,当年却被嘲讽为“疯子工程”。

绘本中特别呈现高迪的灵感来源:他趴在地上观察蜗牛壳的螺旋,把树干倒过来研究承重结构。

这让孩子明白:所谓“无用”的观察与想象,恰恰是伟大创造的基石。
推荐理由:
比稳定的工作更持久的,是生命的韧性。
当马蒂斯因手术无法执笔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位野兽派大师的艺术生涯结束了。

但他用剪刀在彩色纸片上飞舞,开创了全新的艺术维度。

绘本中有一幕令人泪目:他躺在床上,用长竹竿将剪纸作品钉满天花板,让病房变成热带丛林。

这不仅是艺术家的突围,更在告诉孩子:当一条路被封死时,真正的热爱会让你找到新的翅膀。
推荐理由:
女孩,要自己捍卫自己。
“女孩学什么海洋生物学?”——鲨鱼科学家尤金妮亚·克拉克用一生不断反击这种偏见。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训练鲨鱼的科学家,她向全世界证明了:鲨鱼不是蠢笨的杀手,鲨鱼美丽迷人,聪明智慧。

这本书给女孩的不仅是职业榜样,更是一把打开科学世界的钥匙——那里从不对性别设限。
推荐理由:
“文学有什么用?”这本书有最好的答案。
在“文科无用论”弥漫的当代,重温一本伟大的文学经典的诞生过程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这本书以刘易斯兄弟的成长经历和深厚的兄弟情谊为线索,向小读者介绍了《纳尼亚传奇》创作灵感的来源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本书的文字作者卡罗琳·麦卡利斯特本书是一名英语文学教授,对文学史了解颇深,很擅长人物传记写作,她创作的内容丰富生动、温情感人,很适合作为孩子的文学启蒙读物,拓展孩子的阅读兴趣。

当孩子问“学文学有什么用”,这本书给出了最好答案:故事能让人在绝望中看见光。
推荐理由:
对学习钢琴的小朋友的鼓励与启迪
这本绘本由获奖绘本作家伊丽莎白·鲁斯与两获凯迪克大奖的插画家玛乔丽·普赖斯曼联手打造这本,讲述的是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钢琴的故事。

17世纪,意大利乐器制造师兼调音师克里斯多佛利制造并修复了很多键盘乐器,但这些乐器都只能发出有限的琴音,他渴望制作出一种既能弹出轻柔乐音又能弹出响亮乐音的乐器。

通过这本绘本,小读者不但可以了解钢琴发明的过程,还可以从中学习到发明家锲而不舍的努力精神,同时学会尊重与欣赏乐器。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最不可能成功的人”的成功故事。
苏斯博士的传记最动人的不是他最终获得凯迪克奖,而是他如何把嘲笑与羞辱变成养分。

当编辑嘲讽“没人会买押韵的荒唐书”时,他偏要写出《绿鸡蛋和火腿》——仅用50个单词就征服世界。

这本书撕开了成功的光环,让孩子看到:所有“不切实际”的梦想,都需要经历被嘲笑的黑暗期。
推荐理由:
职业价值在于:你是否为着世界留下了光?
哥伦比亚教师路易斯·索里亚诺用两头驴子为战乱山区的孩子送书。20年来让数千册图书穿越枪炮与贫困。

这个故事,或许能让孩子们理解:职业的价值不在于头衔是否光鲜,而在于你是否为世界留下了光。
推荐理由:
这位勇敢的女性,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珍·古道尔是英国著名动物行为学家,她是现代灵长类动物研究的先驱之一,其工作彻底改变了人类对黑猩猩及野生动物行为的认知。这本绘本就讲述了她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说:“我希望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能够读到珍的故事,这位勇敢的女性,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这故事描述了许多温暖细腻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富有同理心的一面。或许也能让孩子理解:在AI替代人工的时代,人类独有的共情力与观察力,才是无可取代的竞争力。

借由这些绘本,我们希望孩子看到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生机勃勃的世界。也希望对焦虑的家长们说:
真正的职业启蒙不是预测风口,而是守护火种——那个愿意为盲童发明文字的少年,那个在病榻上剪出彩虹的老人,他们的选择从不由市场决定;
比“找到好工作”更重要的是“成为完整的人”:布莱叶的悲悯、高迪的想象力、刘易斯的坚持……这些品质会让任何职业发光。
下次当孩子说“我想研究星星/画画/保护动物”时,请别急着用“这个专业不好就业”掐灭火花。不妨翻开这些绘本,轻声问:
“你猜,这个世界会不会正等着一个像你这样的人?”
机缘巧合,“古今绘风采·湾区梦飞扬”人物传记绘本暨插画展正在深圳宝安图书馆举办,展览以多元视角呈现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神图谱,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搭建起与榜样对话的桥梁,爸爸妈妈们正好可以带孩子去一探究竟。相关链接
——

—找到我们—
qifatougao@7jia8.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