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2026“育见”计划招募启动 |与扎根社区的你,一起撑大儿童成长空间
2025-10-31
分享
请使用手机扫码分享
查看原文

在支持系统薄弱的儿童所生活的社区,你是那个在孩子们放学后,通过阅读、游戏和美育,温暖陪伴他们的人。你不仅回应他们的需求,更滋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相信,教育发生在自然、生活、与孩子每一次真诚的互动中。


这样的你,就是我们想要寻找和支持的一线社区教育者。


我们深知,完美的行动者并不存在。我们看重的,是你内在的动力,是那个在资源很有限时依然选择创造可能,为孩子们撑大成长空间的你。


在重庆大山,春花老师和孩子们探索村里的植物


2022年,浙江省念响回廊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乡村儿童社区教育者‘育见’计划”,招募陪伴在支持系统薄弱儿童身边的社区教育者成为社群伙伴,通过线上线下共学和实践支持,助力伙伴找到自己的“最佳行动区”(见下文详细介绍),让他们在服务儿童的同时,自己也被看见、被支持 获得专业发展与生命滋养,以更轻盈的状态陪伴儿童。


三年来,我们已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4名一线社区教育伙伴并肩前行,共同落地了40余个社区儿童教育行动。



现在,我们诚挚邀请35位新伙伴加入2026“育见”社群——我们始终相信:一线伙伴是离孩子最近的“土壤”和“大树”,你们得到更多支持,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陪伴和成长。



我们寻找的,是正扎根于社区、直接服务儿童的你。如果你已经有以下行动基础和内在动力,请不要犹豫,立刻报名!


⌈你的行动画像⌋


  • 已驻点在一个社区,并运营着一个稳定开放的儿童空间(一般每周至少面向孩子开放两天)。


  • 你的服务聚焦于0-18岁支持系统薄弱的儿童。他们可能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流动人口社区、乡村等地,其中多数是户籍在乡村的儿童(一般达到70%以上)。


  • 你正全勤投入,平均每周的主要工作时间都是和孩子们直接相处。


⌈你的内在探索画像⌋


  • 你的初心是热爱:对儿童的支持与陪伴,是你行动的根本动力和能量来源。


  • 相信联结的力量:不仅渴望在社群中找到支持,也真诚地愿意为同行伙伴贡献力量。


  • 保持开放的成长心态:主动拥抱新事物,乐于在碰撞中打开自己、实现突破。




“育见”伙伴第一年⌈共学+实践⌋历程




三年陪伴,我们发现最有效的教育行动,诞生于“儿童需求、社区资源与你自身动力和优势”三者的交汇处。我们称之为“最佳行动区”。


以行动圈导向的社群支持-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行动区


行动越是从这三者交汇点出发,实践的路径和价值就越清晰,带来的成长与惊喜也越深刻。


⭐大社群共学:

从“活动的执行者”向“社区教育设计师”转变


线下工作坊,我们在协作与对话中深化对儿童服务的理解


入项伙伴在加入“育见”后即进入大社群共学,通过线下工作坊、线上小组共学、社群对话、伙伴互访等营造一片相互滋养的土壤。


  • 线下工作坊:沉浸式体验和探讨“积极关系、适宜性课程、教育目标”。


  • 线上主题小组:基于真实需求,灵活生成“自我探索”、“儿童个案”、“小而美工坊”等共学小组。


  • 伙伴互访:走进彼此的真实场域,在观察与对话中,相互支持。


伙伴线下互访,在相同又不同的一线场景中彼此照见



实践基金支持

让好想法,破土而出


我们将在共学社群中,向所有伙伴开放 “实践基金” 邀请。采取双向选择机制,支持伙伴突破资源与认知的限制,将在共学中的收获落地为从0到1的探索,或实现从1到2的迭代升级,用行动突破现有卡点。


在甘肃,伙伴用实践基金和孩子共绘自己的儿童空间



  • 理念支持:以“儿童需求—社工动力—社区资源”三圈交集为行动圈核心理念


  • 资金支持:首年可申请上限不超过一万的实践基金,探索回应儿童真实需求的行动


  • 社群支持:项目团队协同伙伴社群,通过工作坊、走访、案例对话等方式,与你共同梳理和迭代实践。


实践基金在伙伴入项后的第二年会继续开放,仍可以继续深化社群共学与行动,与伙伴探索社区教育的更多价值。


在四川,伙伴用实践基金带孩子们实现期待已久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在“育见”,我们始终相信,看见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人”,是支持社区儿童教育行动的起点。我们一次次走近一线伙伴,也一次次被他们的真实处境所触动:为了维持项目运转,他们既需要全心回应儿童的需求,又常常疲于应对资源的局限和指标的要求。在多重压力下,他们自身的专业成长空间被挤压,作为“人”的生命状态和需要也在被消耗、被忽视。


外部的结构性挑战固然巨大,但最终决定工作效能与持久性的,往往是那些内在的、容易被忽视却无比重要的力量——“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


我们相信,当伙伴的支持系统更稳固,才能有更稳定松弛的生命状态,从而更确定、专注地服务儿童。


在伙伴工作坊,我们共同回看“我的宝藏”


正是这样的发现,让我们愈发坚定一个底层信念:一线行动者不是工具人,他们同样拥有优势、资源与内在需要。


基于此,我们通过一线探访、深度对话、社群互助、教练计划等形式,在社群丰富伙伴的支持系统,参与到伙伴的自我建构中,陪伴每一位一线行动者:


  • 向内,建构更稳定的内核,注重对自我的支持与观照;

  • 向外,连接更友善的网络,在同行者的社群中找到归属与力量。


我们不仅收获技能与方法,更在彼此的了解与对话中获取力量




当你看到这里,感受到我们就是你的同路人,不要犹豫,我们由衷邀请你的加入!


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

我们会根据报名信息联系访谈

(填写内容较多,建议电脑端完成)





  • 招募发布即日起-12月25日

    填写报名表,项目组根据报名表情况预约线上一对一访谈


  • 12月31日 

    访谈结束


  • 1月1日-1月15日 

    选定入项伙伴名单,发送入项邀请


  • 1月15日-1月31日

    公布入项伙伴名单,建立线上社群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可添加小助手-育见【小育儿】微信号:ccniu985






🔗点击了解更多“育见”伙伴的体验:

对话2024,“育见”新年之光



Q

你可能还关心的问题


Q1“育见”所说的“社区教育”是什么?


2024年,念响回廊和西部阳光、千禾社区基金会,共同发起社区教育领域扫描,2025年9月发布了《社区教育领域扫描报告》,形成了对“社区教育”的操作性定义:聚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框架,在社区中构建兼具物理安全性与心理支持性的“第三空间”,通过整合在地资源,回应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支持系统薄弱群体的生存、保护、发展与参与需求。

🔗《社区教育领域扫描报告》发布|看见社区教育的价值与行动者韧性


Q2 支持系统薄弱儿童包含哪些?


他们一般生活在流动人口社区/乡村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搬迁社区或城乡结合部,大多为户籍在乡村、家庭支持系统相对薄弱的儿童,面临生存、保护、发展等方面真实的需求或困境;也有户籍在城市但是被民政系统界定为困境的儿童,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与您沟通。


Q3 “空间”一定要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吗?开放频率有要求吗?


空间需要稳定在某个社区且有计划的稳定开放,开放频率一周至少两天。具体情况由项目小组综合判断。


Q4空间没有注册为非营利机构,其他主体身份是否可以申请?


空间是企业身份注册或者个人拥有也可以,但需确保空间及服务对象符合正文内描述的招募画像。


Q5一个空间可以有几人成为本期社群伙伴?申报需要获得空间运营机构的支持吗?


1-2人,可共享社群活动,涉及资金支持部分,一个空间最多可获得一个份额。需要获得运营机构负责人的支持。


Q6 成为社群伙伴就意味拿到实践基金了吗?


实践基金只是社群支持的一部分。我们将根据你整体参与社群活动的积极程度以及个人开放度、应用转化动力、所回应的儿童需求等因素,综合评议是否可以最终获得基金支持。


-END-


🔗再看看这些,你或许能更加了解我们:


照见生命力栏目:支持一线教育者,从“看见“完整的TA开始

一场“像回了趟家”的工作坊

那些值得庆祝的时刻,都被我们“育见”了

“我们从事人的工作,不能懈怠” |三份独白

我们在社区儿童教育里,发现的「好东西」|云沙龙回顾

社区教育会有答案:一个空间、一群孩子、一只小狗|云沙龙回顾

“育见”青年,另一种行动和可能 | 2024乡村儿童社区教育者“育见”计划线下协作大会

在社区儿童教育的大海里,育见175位舵手




关于我们


乡村儿童社区教育者“育见”计划

浙江省念响回廊公益服务中心“乡村儿童社区教育者‘育见’计划”,旨在通过社区儿童教育支持乡村儿童发展自信、自主和社会参与。项目从流动人口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和乡村社区等支持系统薄弱的儿童生活的社区,招募扎根在这里的社区教育者成为社群伙伴,围绕“儿童需求”、“行动者动力和优势”、“社区资源”三维度,开展线上线下共学和实践支持,促进项目伙伴教育专业能力和专业信心的发展,助力他们为乡村儿童带来更优质的社区教育。

自2022年项目实施以来,已经支持了94名来自19个省/自治区一线伙伴。


 扫码成为月捐人

看见更多实践里长出的智慧



感谢资助方支持 

(按资助先后顺序排序)

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

澳门同济慈善会是由曹其真女士与林金城先生等友人于2006年在澳门注册成立的私人基金会。慈善会在中国澳门开展中葡双语人才计划,培养青年人才服务澳门及国家发展;开办澳门同济长青会老年人活动中心,支持长者享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在中国内地,澳门同济慈善会设立北京办事处,以“让每个中国的青少年儿童都能公平地享有优质教育,成长为有能力适应和建设未来的人”为使命,通过公益资助,助力创新性解决教育问题,资助项目覆盖学前教育、初等至高等教育、教育生态建设、社会创新四领域。



上海睿远公益基金会(英文名称:Foresight Foundation)成立于2019年4月29日,是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和慈善组织。睿远公益基金会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关注青少年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医疗、经济等领域探索开展扶贫助困活动,探索开展投资知识普及活动,提升金融素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睿远公益基金会定位为一家资助型基金会,围绕公益活动聚焦领域,将与公益组织展开合作,并携手员工、志愿者参与公益项目,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人,推进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共同创造可以期待的美好未来。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是上海首家民间公募基金会,由一群热血青年创办于2009年。 “联劝”意为联合劝募,团结散落的个体公众力量和小微社会组织,将有限 的社会资源用到实处,经过十多 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儿童、助老、社区、公益行业支持 为主的公益发展格局,和以公益参与者为中心的服务定位。作为5A级社会组织,联劝公益连续十年获得中基透明指数满分,并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上海先进社会组织”、“中华慈善奖”等荣誉。



联劝(乘风破浪爱心无限慈善)基金于2020年7月设立,基金旨在支持弱势群体和公益发展。


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作为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职能部门,负责在华慈善公益项目运营。自 2011 年成立以来,以 “博爱天下、世行善举” 为核心理念,深耕教育、减贫、公益、社区四大领域。截至 2024 年底,累计捐赠 2.08 亿人民币,携手超 200 家伙伴实施 334 个项目,覆盖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惠及超 120 万人次,助力 8 个联合国可持续目标。